正确答案: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ABD

题目:患儿男性,6岁5个月。入院诊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入院时体温38.8℃,心率134次/分,呼吸35次/分,血压60/30mmHg,体重18.5kg。意识模糊,烦躁,口周发绀,面色苍黄,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大于3秒,左侧颈部肿胀,腹部膨隆,9小时未排尿。

解析: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即发性反应和迟发性反应,而即发和迟发反应又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即发的免疫性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以及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①发热反应是指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在输血后几分钟至2小时内,体温升高1℃以上并以发热、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输血反应。其发生率与输入的血液成分及其质量相关,储存时间长的血液和未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比储存时间短和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发生率高。输血发热反应病因和发病机制有3点,第一是致热原反应;第二是免疫反应;第三是献血者血浆内白细胞凝集素反应,与受血者不相容的白细胞作用,引起发热反应。②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后几分钟,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立即发生。输血过敏反应病因和发病机制有3点,第一是IgA抗体和IgA同种异型抗体,再次输血时即刻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第二是过敏体质患者平时对某些物质(花粉、尘埃、牛奶、鸡蛋等)过敏,输血浆时,特别是含有变性蛋白血浆时会引起过敏反应;第三是被动获得性抗体,由于极少数过敏体质的献血者,体内已产生对某些物质的抗体,可随血液转移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相关过敏原时,即可发生过敏反应。③溶血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于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多于输血后立即发生。溶血反应的发病机制是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了三个相互关联的神经内分泌、补体和血液凝固系统,导致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此题A、B、D选项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新生儿败血症的特殊表现有
  • 休克表现

    皮肤脓肿

    黄疸加重

    呼吸窘迫

  • 解析:新生儿败血症无特征性表现,早期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不佳、哭声弱、体温异常等,转而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和出现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少数严重者很快发展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和胆红素脑病。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故选ABDE。

  • [多选题]8岁白血病患儿,其所在病房出现水痘患儿,对此患儿正确的处理包括
  • 注射丙种球蛋白

    尽快停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

    抗病毒治疗

  • 解析:患儿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一般不少于病后两周。与水痘患者接触过的儿童,应隔离观察3周。如果抵抗力弱的孩子与出水痘的孩子接触过的话,可以及时去注射丙种球蛋白,提高孩子的抵抗力来预防出水痘。激素类药物与免疫抑制剂合用,可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并可能诱发淋巴瘤或其他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采用抗病毒治疗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qdrwdg.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卫生管理(正高) 心电学技术(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副高) 中医骨伤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8) 消毒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5) 口腔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整形外科) 药学(士) 放射医学(师) 临床营养(士)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