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化脓性炎
A
题目:由淋球菌引起的淋病其炎症性质是
解析:淋病是淋病奈瑟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出血部位是
皮肤与黏膜
解析:皮肤与黏膜是ITP的主要出血部位。
[单选题]女,40岁。因肋骨肿瘤行肋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滤泡状腺癌转移,随后检查发现甲状腺右侧下极有直径2cm的肿块,质硬,颈部未发现肿大淋巴结。下一步正确的治疗方案是
甲状腺全切+右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行放射性碘治疗
解析:甲状腺癌者要求做颈清扫淋巴结。
[单选题]患者女,32岁。劳累后心悸、气促、下肢水肿6个月。查体: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区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两肺底有小水泡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腔增大,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该患者应诊断为
扩张型心肌病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病多见于青年,起病缓慢,主要体征是心腔扩大,可闻及第三或第四心音,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系心腔扩大所致。故选B。
[单选题]男,76岁。左下肢间歇性跛行3年,加重1个月,既往史:高血压病史8年,冠心病病史5年,曾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查体:BP150/90mmHg,左足苍白,左足及左下肢皮温明显降低,左足背动脉、腘动脉搏动消失,左股动脉可触及搏动,最可能的诊断是左下肢( )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解析: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或中断。可发生于全身各主要动脉,多见于腹主动脉下端和下肢的大中动脉。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呈周期性发作,经过较长时间后症状逐渐明显和加重。主要临床表现:(1)患肢怕冷,皮肤温度降低。(2)皮肤色泽苍白,或发绀。(3)感觉异常。(4)患肢疼痛,早期起因于血管壁炎症及邻近的末梢神经受到刺激,以后因动脉阻塞造成缺血性疼痛,即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5)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组织营养障碍改变。(6)患肢的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7)患肢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出现反复发生的游走性浅静脉炎。(8)患肢末端严重缺血,产生干性坏疽,脱落后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单选题]男,32岁。活动时气促5年,下肢水肿2个月,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周。查体: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听诊无其他异常。两肺底可闻及细小湿啰音,肝肋下3cm。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增大,左室壁弥漫性运动减低,未见液性暗区。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扩张型心肌病
解析:青年男性,活动时气促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为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双下肢水肿和肝脏增大为右心衰的临床表现,故患者存在全心衰。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壁弥漫性运动减低,提示扩张型心肌病,因此正确答案为B。渗出性心包炎也可引起心界增大,但通常无肺部湿啰音,超声心动图未见心包积液,因此不是渗出性心包炎。如患者为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常有胸痛、心包摩擦音,该患者不符合,因此不是心包炎,选项A错误。心尖部收缩期杂音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非二尖瓣狭窄的杂音,因此选项D错误。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不支持病毒性心肌炎,因此选项C错误。患者为青年男性,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且冠心病多为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因此选项E错误。
[单选题]男,27岁。工作中被壁纸刀割伤左手示指,创口长约3cm,出血较多。现场紧急处理首选的是
清洁布类创口加压包扎
解析:手外伤的现场急救包括止血和包扎,局部加压包扎是最简便和有效的止血方法之一,即使尺、桡动脉损伤,加压包扎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不选择止血带捆扎,因为腕部止血带捆扎后,动脉血流并不能完全阻断,同时由于手部的静脉回流也被阻断而出血更重,除外D选项;而上臂的止血带捆扎易引起桡神经损伤,也不宜采用,除外A;故选C为宜,既能起到止血目的,又能保护创面,避免创口进一步污染。至于B选项,针对的是骨折或不完全断肢(指),故除外;E选项属于治疗,不属于现场急救,故除外。
[单选题]对未经治疗的患者,以下检查项目,哪项结果正常时最有助于排除心力衰竭
血浆利钠肽水平
解析:血浆脑利钠肽(BNP)测定有助于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判断,对未经治疗的患者,如其水平正常,则可排除心力衰竭的诊断。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147wrn.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