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ABD

题目:患儿男性,6岁5个月。入院诊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入院时体温38.8℃,心率134次/分,呼吸35次/分,血压60/30mmHg,体重18.5kg。意识模糊,烦躁,口周发绀,面色苍黄,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大于3秒,左侧颈部肿胀,腹部膨隆,9小时未排尿。

解析: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即发性反应和迟发性反应,而即发和迟发反应又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即发的免疫性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以及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①发热反应是指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在输血后几分钟至2小时内,体温升高1℃以上并以发热、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输血反应。其发生率与输入的血液成分及其质量相关,储存时间长的血液和未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比储存时间短和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发生率高。输血发热反应病因和发病机制有3点,第一是致热原反应;第二是免疫反应;第三是献血者血浆内白细胞凝集素反应,与受血者不相容的白细胞作用,引起发热反应。②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后几分钟,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立即发生。输血过敏反应病因和发病机制有3点,第一是IgA抗体和IgA同种异型抗体,再次输血时即刻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第二是过敏体质患者平时对某些物质(花粉、尘埃、牛奶、鸡蛋等)过敏,输血浆时,特别是含有变性蛋白血浆时会引起过敏反应;第三是被动获得性抗体,由于极少数过敏体质的献血者,体内已产生对某些物质的抗体,可随血液转移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相关过敏原时,即可发生过敏反应。③溶血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于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多于输血后立即发生。溶血反应的发病机制是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了三个相互关联的神经内分泌、补体和血液凝固系统,导致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此题A、B、D选项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儿女,2岁。近日频繁呼喊有尿,有时坐便盆上并未排尿,检查见患儿会阴部充血,有臭味。对此患儿的护理错误的是
  • 留尿标本时用乙醇消毒后取尿

  • 解析:留取尿标本5ml. 留取后再次用在乙醇灯上消毒试管口和盖子,立即盖紧试管放在试管架上,熄灭乙醇灯,防止细菌污染尿标本,不可将标本倒置。

  • [单选题]以下关于血友病的护理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采取热敷方式减轻疼痛

  • 解析:可通过冰袋冷敷出血部位减轻疼痛。

  • [单选题]预防交叉感染的护理措施应除外
  • 不同病种病儿可同室护理

  • 解析:按照病种将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免疫系统和自然免疫屏障损伤分室护理;患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宜护理未成熟儿,易传染;护理病儿前后应洗手,口罩天天更换;同一病种病儿急性期与恢复期分开护理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j10de.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心血管内科(正高) 中医妇科学(正高) 骨外科学(副高) 超声医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副高) 口腔修复学主治医师(代码:356) 儿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2) 中西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临床病理科) 中医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