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过分依赖技术手段

B

题目:某高校一位副教授因高热住进职工医院,经B超、CT、胃检、抽血、抽骨髓化验等检查后,难以确诊。医生恐延误病情,于是给予高档抗生素治疗,但病情不好转。第16天,该院请某市医院会诊,仍依据上述理化数据而诊断为病毒性感冒,给予相应治疗后仍无济于事。患者在这两家医院里诊治达20多天,花费近万元,仍无明确诊断。后来,医院只好请某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某教授会诊。该教授并未盲目用理化检验手段,而是仔细问诊查体,当在患者身上发现了3个极易被忽视的小红点时,病情很快得到确诊:原来是患者在不久前游览西双版纳时被蚊虫叮咬,导致斑疹伤寒。确诊后,患者家属遵医嘱到药店花1.2元钱买了20片四环素,患者口服后痊愈。

解析:根据题干,前两家医院的医生给病人做了B超、CT、胃检、抽血、抽骨髓化验等检查,但是查不出原因,而某教授通过仔细问诊查体,发现了病人身上被忽视的小红点,病情得到了确诊,说明教授注重问诊查体,而前两家医院的医生没有注意问诊查体,过分依赖技术手段。故答案为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女性,22岁,3周前因上感发热5天。1天来胸闷,心悸,气短伴头晕,全身乏力。查体:T37℃,P70次/分,BP96/60mmHg,咽充血,双肺清,未闻及啰音,心脏不大,心律不齐,心率76次/分,第一心音低钝,ECG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最可能的诊断是
  • 急性心肌炎

  • 解析:本例年轻女性,有前驱感染史,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首先考虑为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其特点为:①发病前1~3周有感染的前驱症状;②心律失常,以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及房室传导阻滞多见;③心率可增快且与体温不相称。急性心包炎典型心电图表现为:除aVR以外的常规导联出现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

  • [单选题]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 呼吸肌的舒缩

  • 解析: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成为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直接动力是由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 [单选题]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隐性体征是
  • Trousseau(陶瑟)征阳性

  • 解析:隐匿型:血清钙多在1.75~1.88mmol/L,没有典型的发作,但是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而引出体征:①面神经征(Chvostek sign);②腓反射(Peroneal reflex);③陶瑟征(Trousseau sign)。故选D。

  • [单选题]男,52岁。乏力、食欲减退12年,间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个月来尿少,双下肢水肿,腹胀逐渐加重,3天前腹泻,黄稀水样便3次,2天来腹痛、发热,T38.5℃。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肝硬化并原发性腹膜炎

  • 解析:乏力、食欲减退12年,间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提示慢性肝炎病史。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源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烧、白细胞升高,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性休克。

  • [单选题]男,44岁,手工业工人。右拇指疼痛,伸屈受限并弹响。最可能的诊断是
  • 狭窄性腱鞘炎

  • 解析:狭窄性腱鞘炎是因反复摩擦致使鞘管肥厚、狭窄引起的疾病,以手工业工人多见。初时,晨起患者指发僵、疼痛,缓慢活动后消失,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弹响并伴明显疼痛,严重者患指屈曲,不敢活动。此患者符合狭窄性腱鞘炎或弹响指的诊断,故选C。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2dn745.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妇产科(正高) 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 神经内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副高) 公卫主治医师(代码:362) 住院医师规培(临床病理科) 执业兽医(水生动物类) 核医学医师 执业兽医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