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绞窄性疝
D
题目:患者男,65岁。发现右腹股沟内侧包块3年余。3天前腹股沟包块增大变硬,不能还纳,伴剧烈疼痛,8小时前疼痛有所缓解,但出现发热。患者最可能出现了
解析:易复性疝除腹股沟区有肿块和偶有胀痛外,并无其他症状,平卧休息用手将肿块推送向腹腔回纳而消失。故选项A错误。难复性疝除胀痛稍重外,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故选项B错误。嵌顿性疝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还可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少。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步加重,若不及时处理,终将发展为绞窄性疝。绞窄性疝临床症状多较严重,因疝内容物发生感染,侵及周围组织,会引起疝块局部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和腹膜炎的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但在肠袢坏死穿孔时,可因疝内压力骤降而使疼痛暂时有所缓解,因此疼痛减轻但肿块仍存在者,不可当做是病情好转。患者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实际只是一个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临床很难截然区分。题干中患者疼痛暂时有所缓解,但肿块仍存在,并出现发热说明肠袢坏死穿孔并发生了感染,故选项C错误,选项D为正选。急性阑尾炎的病人的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因此选项E错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区别空腔脏器破裂与实质脏器破裂的最重要依据是
腹腔穿刺液性状
解析: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是诊断准确率较高的一项检查,如抽到不凝固血液,提示腹内实质脏器破裂出血,因腹膜的脱纤维作用使血液不凝。若抽出的血液很快凝固,多系误穿血管所致。
[单选题]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在出现波动前,需早期切开引流的是
脓性指头炎
[单选题]患者,女性,56岁。因突发心梗入院,经治疗,症状好转,现处于恢复期。此时患者最适宜的饮食是
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解析:低脂饮食用于肝、胆、胰疾病的患者,以及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患者。
[单选题]患者,男性,60岁,患COPD10余年,进行腹式呼吸锻炼时,不正确的动作是
吸气时腹部尽力收缩
解析:腹式呼吸:半卧位,膝半屈曲,立位时上半身略向前倾,放松腹肌。用鼻吸气,经口呼气,呼吸缓慢而均匀。勿用力呼气,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开始训练时,患者可将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前胸,以感知胸腹起伏,呼吸时应使胸廓保持最小的活动度,呼气时间长,吸气时间短,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例为(2~3):1。
[单选题]住院处护士为病毒性肝炎患者入院行卫生处置,对衣服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消毒后存放在住院处
解析:病毒性肝炎患者入院行卫生处置时衣服的最佳处理方法是消毒后存放在住院处。
[单选题]患者,男性,65岁。尿失禁,予留置导尿术,定期进行膀胱冲洗。在冲洗过程中需要停止冲洗并报告医生的情况是
剧烈疼痛
解析:进行膀胱冲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反应,有鲜血流出或剧烈疼痛、回流量少于输注量等异常情况应停止冲洗。故答案为A。
[单选题]患者,女性,43岁。行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术后12天,体温正常,无黄疸,每天引流透明黄色胆汁50ml。患者下床活动时不慎将T管脱出,处理应是
观察病情,暂不作处理
解析:T管引流应在术后12~14天拔除T管。拔管指征重点观察有无腹痛、发热和黄疸。该患者己引流12天,体温正常,无黄疸,已接近正常拔管的时机,在T管不慎脱出后,应首先观察病情,暂不作出血。T管不慎脱出应立即报告医生,不可自行重新插回,以免造成逆行感染。
[单选题]患者,男,45岁,再生障碍性贫血,正接受丙酸睾酾治疗。护士对患者的用药指导正确的是
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注射处发生硬结
解析:丙酸睾酮为油剂,不易吸收,局部注射常可形成硬块,甚至发生无菌性坏死。故需采取深部、缓慢、分层肌注,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经常检查局部有无硬块,一旦发现须及时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19lkn.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