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二尖瓣狭窄
E
题目:女,50岁。活动后胸闷1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4天。查体:BP130/80mmHg,P2亢进,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余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解析:"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余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提示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患者最易出现的心律失常是心房颤动,"BP70/40Hg,心率160次/分,心律绝对不齐"提示患者突发房颤,患者发作开始时已呈急性心力衰竭或血压下降明显,宜紧急施行电复律,同步触发装置能利用病人心电图中R波来触发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中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可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称为同步电复律。非同步触发装置则可在任何时间放电,用于转复心室颤动,称为非同步电复律。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6岁小儿轻度贫血的诊断指标是
Hb120~90g/L
解析:小儿贫血按轻重度分型时与年龄无关,小儿轻度贫血是指Hb从正常下限~90g/L,中度贫血Hb为90~60g/L,重度贫血Hb为60~30g/L,极重度贫血Hb为<30g/L,故1题答案为选项B,2题选D。
[单选题]患者女,6岁。不规则发热2周,伴关节疼痛,轻咳,精神差,食欲欠佳。查体:面色苍白,膝、腕关节明显红肿,心尖部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ST段下移,T波平坦。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急性风湿热
解析:急性白血病有发热,骨痛,贫血,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先天性心脏病常表现为贫血、脾大、皮肤瘀斑或其他栓塞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常伴发热和关节炎,主要侵犯小关节。心肌炎的心脏杂音不明显,较多出现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急性风湿热在确定链球菌感染证据的前提下,有两项主要表现(心脏炎、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小结)或一项主要表现伴两项次要表现(发热、关节痛、风湿热既往史、血沉增快、CRP阳性、P-R间期延长)即可作出诊断,故选D。
[单选题]Beck三联征是指
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心音低钝遥远
解析:贝克三联征(Beck三联征):在心包积液、心包积血或缩窄性心包炎等心脏扩张受限时,出现心室舒张的障碍,出现以下体征:①心音遥远,心搏动减弱;②颈静脉怒张;③低血压。
[单选题]女,70岁。因高血压、冠心病口服阿司匹林,一天前因胸闷、心前区疼痛就诊,检查心肌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明显升高。原因可能是
心肌梗死
解析:临床意义:①心肌梗死后,肌酸磷酸激酶(CPK)较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特异性高,但持续时间短,2~4天恢复正常;②病毒性心肌炎CPK也可升高,对诊断及预后有参考价值;③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以及肌肉损伤时CPK也可升高;④严重的心绞痛、心包炎、心房颤动、脑血管意外、脑膜炎以及心脏手术等,CPK可见升高。
[单选题]男,55岁。突发高热39℃,伴寒战。自述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查体可见眼结膜充血,双侧腓肠肌压痛,腹股沟、腋窝淋巴结肿大。当地正流行"钩端螺旋体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钩端螺旋体病
解析:钩端螺旋体病早期以急性发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肿大等为特征,严重者引起肺出血,肝、肾损害,脑膜脑炎等,后期可有眼与神经系统后发症。
[单选题]母乳喂养每日水的需要量是
150ml/kg
解析:每日水需要量与年龄、能量摄入、食物种类、肾功能成熟度等因素有关,婴儿平均需要量为150ml/kg,以后每3岁减去25ml/kg,9岁时为75ml/kg,12岁后及成人为50ml/kg。牛乳含蛋白质和电解质较多,故人工喂养儿所需水量较母乳喂养儿多。故选B。
[单选题]关于Ⅱ型超敏反应,正确的是
由IgG介导
解析:Ⅱ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IgM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单选题]造成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的基因突变原因是
碱基错配
解析:DNA分子上的碱基错配也称点突变。点突变若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可导致氨基酸种类的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镰刀形红细胞贫血患者的Hb为HbS,与正常成人Hb(HbA)比较,β链上第6位氨基酸正常成人为谷氨酸(Glu),而镰刀形红细胞贫血患者变为缬氨酸(Val)。原因是该基因DNA模板链上编码区有一个碱基T突变为A,使得转录生成的mRNA上谷氨酸的密码子GAG变为缬氨酸的密码GUG。
DNA重排是指DNA分子内较大片段的交换,地中海贫血即是由于基因重排导致的。
碱基缺失和碱基插入可导致框移突变,使得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顺序改变,后果是翻译出的蛋白质可能完全不同于正常蛋白质。嘧啶二聚体形成主要原因是紫外线的损伤。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0n0l5l.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