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灭活肌筋膜触发点以便施行物理治疗
D
题目:一位行政助理因上背部诸多触发点而拟择期接受干针疗法。这一治疗方法最常见的适应证是()
解析:答案A、B和C分别是肌筋膜触发点针刺疗法的治疗作用、诊断作用和辅助治疗作用,而答案D则是该技术最为常见的适应证。干针疗法很少用于永久性排除某个触发点,除非是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急性期。
肌筋膜触发点的灭活似乎是针在触发点内的机械运动的作用,因为在没有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触发点也可被灭活。但是,应用局麻药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且其对疼痛的缓解作用更为持久。
在用手指定位并手动稳定紧绷带内的触发点后,迅速将针穿过皮肤进入触发区域。局部颤搐反应或者患者诉牵涉痛则预示着针进入了触发区域。可以注入0.1-0.2ml局麻药。将针退回至皮下,改变进针角度,从而使之再一次刺入肌肉到达另一个触发区域。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评估一块漏斗状的肌肉而不必将针从皮下退出。用这个方法对触发区域进行探索,直至不能引出更多的局部颤搐反应。至此,紧绷带通常已经消失,而由触发点引起的自发性疼痛通常也已消退。有经验的患者甚至可以知道在何时触发点已经被灭活。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男,58岁,患有转移性前列腺癌,现正服用缓释吗啡(MS Contin)每8h1次,每日总量达225mg,疼痛控制良好。出于某些原因,现在他必须转而接受芬太尼的经皮治疗系统(TTS-芬太尼)。与该患者目前接受的MS Contin剂量相当的芬太尼贴剂的剂量是()
75μg/h,每72h1次
解析:MS Contin 8 h的剂量(本例中为225/5=75mg)大致等同于TTS-芬太尼每小时的毫克量。研究显示,3天1次的给药频率可使大多数患者的疼痛获得良好的缓解。仅有24%的患者需要48-60h不等的给药频率。
[单选题]根据原因,头痛的分类包括( )。
特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
[单选题]56岁男性,左肋疼痛。患者主诉1周前有皮疹史,疼痛为烧灼样并对碰触敏感。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带状疱疹
解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定义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治愈后难治性神经性疼痛持续1个月的一种综合征。皮疹治愈后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2个月或6个月,其定义有所不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估计为9%—14%。60多岁中有50%者和70多岁中有75%者患带状疱疹后容易形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z79d4n.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