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目外眦

B

题目: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

解析:三焦经与胆经交于目外眦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眩晕兼见急躁易怒,口苦,耳鸣,舌红,苔黄,脉弦,可在主方的基础上加
  • 行间、侠溪、太溪

  • 解析:眩晕兼见急躁易怒,口苦,耳鸣,舌红,苔黄,脉弦,为肝阳上亢,治疗应加行间、侠溪、太溪滋阴平肝潜阳。眩晕兼见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中阻,治疗应加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健脾化痰祛湿。眩晕兼见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淡,脉沉细,为肾精亏损,治疗应加太溪、悬钟、三阴交补肾益精。

  • [单选题]患者,男,46岁。反复右胁腹疼痛10年。现症见胁下积块坚实,痛定不移,脘腹胀满,甚则腹大如鼓,面目发黄晦暗,肌肤甲错,高热烦渴,小便黄赤,大便于黑,舌红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数。经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其中医治法为
  • 清热利湿,化瘀解毒

  • 解析:综合脉症,应辨证为湿热瘀毒证。原发性肝癌:湿热瘀毒证--清热利湿,化瘀解毒--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

  • [单选题]患者,男,58岁。患"慢性乙肝"30年,去年起病情加重,出现腹部胀满,青筋暴露,面色黧黑,唇干口燥,潮热心烦,形体瘦削,尿少,时有齿衄,舌质红绛,苔剥少津,脉细弦而数。查体:肝大,肝区压痛,腹部移动性浊音。中医治疗首选方剂为
  • 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 解析:患者有"慢性乙肝"30年,病情加重,出现腹部胀满,青筋暴露。可诊断为肝硬化。面色黧黑,唇干口燥,潮热心烦,形体瘦削,尿少,时有齿衄。舌质红绛,苔剥少津,脉细弦而数。即可诊断为肝硬化肝肾阴虚证。方用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治法为:滋养肝肾,化气利水。

  • [单选题]治疗肝胆实热所致之胁痛、头痛、口苦、目赤、耳聋、阴肿阴痒等症,应选用的药物是( )
  • 龙胆草

  • 解析: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主治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 [单选题]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 )
  • 大便检出病原体

  • 解析: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大便检出病原体。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湿热蕴脾与寒湿困脾证相同症状的是( )
  • 身热不扬

  • 解析:寒湿困脾证和湿热蕴脾证,均由湿邪为患,故有脘腹痞闷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头身困重,大便溏薄,黄疸,苔腻,脉濡的共同症状。

  • [单选题]空腹痛常见于( )
  • 十二指肠溃疡


  • [单选题]治疗咽喉肿痛阴虚火旺者,应主选的是( )
  • 足少阴经穴

  • 解析:咽喉肿痛阴虚火旺,治法 滋阴降火,养阴清热。以足少阴经穴为主。主穴 太溪 照海 鱼际。配穴 入夜发热者,加三阴交、复溜。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wlkd0p.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中医肛肠学(正高) 计划生育(正高) 核医学(正高) 肾内科学(副高) 中医儿科学(副高) 儿童保健(副高) 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4) 住院医师规培(儿科) 住院医师规培(麻醉科) 临床营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