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B

题目:温脾汤的功用是

解析:温脾汤的组方原理,本方所治之证乃脾阳虚弱,寒气内积所致。治当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方中附子温壮阳气,驱散阴寒;大黄既能通下,又能制约温热药伤阴,为君药。寒气内盛,以干姜助附子温阳散寒;阳气虚弱,人参益气化阳,共为臣药。甘草益气,助人参益气化阳,并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温补脾阳,泻下冷积之效。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蟾酥的功效是
  • 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 解析:蟾酥   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用法用量:内服0.015~0.03g,研细,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慎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 [单选题]吴茱萸汤证的主要头痛部位在
  • 巅顶


  • [单选题]在《呕吐哕下利脉证治第十七篇》中,呕吐病最多见的是( )
  • 痰饮


  • [单选题]乌梅丸证的治法是
  •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 解析:乌梅丸证 【原文】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释义】本条论蛔厥的证治。蛔厥证因蛔虫内扰所致,有时作时止的特点,且常有吐出蛔虫的病史,故曰“今病者静,而复时烦”,“其人当吐蛔”。因病人脾虚肠寒,蛔虫不安其位,内扰上窜,产生剧烈疼痛,而使病人烦躁不宁。若蛔虫内伏不扰,则疼痛、烦躁消失,故称“须臾复止”。若病人进食,则可引起蛔虫扰动,不仅疼痛又生而烦躁,且可致胃失和降而发生呕吐,蛔虫有可能随之吐出。蛔厥证的治疗,当用清上温下,安蛔止痛的乌梅丸。 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方中重用乌梅,为安蛔止痛之主药。用苦寒之黄连、黄柏,以清上热;用辛热之细辛、干姜、附子、蜀椒、桂枝,取其气辛以伏蛔,温以祛下寒;用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米饭、蜂蜜和胃缓急。全方酸苦辛甘并投,寒温攻补兼用,为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之要方,亦可治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久利”,实为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之主方。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w52ep.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中医全科学(正高) 心血管内科(副高) 重症医学(副高) 全科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01) 耳鼻咽喉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6) 精神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40) 营养(师)(代码:210) 输血技术(师)(代码:214) 住院医师规培(内科)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