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阴虚燥热

A

题目:患者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而多,尿浑而黄,形体消瘦,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证属于

解析:根据“烦渴引饮”可知,中医上应诊断为消渴。“消谷善饥、尿浑而黄”可以说明是热证,苔薄黄,说明是里热证,而不是湿热证,故应诊断为阴虚燥热。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根据甲医疗机构和乙药品零售企业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评估,确定丙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某一药品存在安全隐患,责令召回药品,承担该药品召回的责任主体是
  • 丙药品生产企业

  • 解析: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召回的责任主体。故选C。

  • [多选题]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注意的事项有
  • 应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和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

    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

    谨慎考虑两种注射剂的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合配伍

  • 解析:如果确需联合用药,应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和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谨慎考虑两种注射剂的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合配伍。

  • [多选题]寒热证的鉴别要点是
  • 四肢冷暖

    面色赤白

    寒热喜恶

    脉象迟数

  • 解析:本题考查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寒证与热证鉴别要点:①寒热:寒证恶寒喜暖,热证恶热喜冷;②口渴:寒证不渴或渴喜热饮,热证口渴喜冷饮;③面色:寒证面白,热证面目红赤;④四肢:寒证肢冷蜷卧,热证肢体温;⑤二便:寒证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热证小便短赤,大便干结;⑥舌象:寒证舌淡苔白滑润,热证舌红苔黄干燥;⑦脉象:寒证脉迟或紧,热证脉数。而寒证热证均可见身痛。

  • [单选题]用于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的药物是( )
  • 妇科十味片

  • 解析:本组题考查调经药的主治。安坤颗粒主治阴虚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症见月经期提前、经量较多、行经天数延长、经色红质稀、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放节育环后出血见上述证候者。益母草颗粒(膏、胶囊、口服液)主治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症见经水量少、淋沥不净,产后出血时间过长;产后子宫复旧不全见上述证候者。 七制香附丸主治气滞血虚所致的痛经、月经量少,闭经,症见胸胁胀痛、经行量少、行经小腹胀痛、经前双乳胀痛、经水数月不行。妇科十味片主治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症见行经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血块排出痛减,经前双乳胀痛、烦躁,食欲不振。少腹逐瘀丸(颗粒)主治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腹痛,症见行经后错、经行小腹冷痛、经血紫黯、有血块、产后小腹疼痛喜热、拒按。

  • [多选题]油炙法的炮制目的有
  • 增强疗效

    利于粉碎

    便于制剂服用

  • 解析: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定量的食用油脂共同加热处理的方法称为油炙法。油炙法又称酥炙法。油炙的目的:①增强疗效。如淫羊藿等。②利于粉碎,便于制剂和服用。如豹骨、三七、蛤蚧等。答案选ABC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w4l361.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正高) 针灸学(副高) 疾病控制学主治医师(代码:361) 健康教育主治医师(代码:365)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9)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骨科) 住院医师规培(针灸科)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