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若合并精神分裂症,该患者疗效比智力正常者差
D
题目:患儿男,16岁。自幼性格温顺,常被同龄人捉弄、嘲笑,上学成绩欠佳,尤其数学成绩最差,读完小学课程,各门功课均不及格。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韦氏智力测验成绩为65。
解析:精神发育迟滞(MR),也称为智力落后、或精神发育不全,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智力低下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智力低下是诊断的根据。若合并精神分裂症,该患者疗效与智力正常者相比差不多。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关于人格,下列说法哪项正确
人格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
有些人格障碍与精神障碍的关系十分密切
人格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障碍
个体的人格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并可预测
人格不健全的人易患精神疾病
解析:人格的定义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此特征相对稳定并可预测。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在人际关系中误会与隔阂较多,在困难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容易悲观丧气,对心理应激的耐受能力较差,易患神经症、心身疾病、酒精与药物滥用等疾病。而且有些人格障碍与精神障碍关系十分密切,如具有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分离、转换性障碍,但两者没有一对一的关系,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性格不一定都是表演型人格者。
[多选题]以下属于行为疗法的有 ( )
模仿法
冲击疗法
系统脱敏
阳性强化
解析:行为疗法有模仿法、冲击疗法、系统脱敏、阳性强化。暗示治疗属于心理治疗技术。
[单选题]下列关于抽动障碍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本病多发生在青春期
解析:抽动障碍(tic disorder)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肌肉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故选C。
[单选题]患者女性,45岁,家庭主妇。因发作性话多,兴奋,疑人害,凭空闻声23年就诊。此患者曾多次在当地医院住院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每次住院经治疗后,被害妄想和幻听较快消失,仍留有话多,脾气大。出院后没有坚持服药,社会功能保持尚可。此次有幻听,疑人害,话多,在病房表现为喜欢帮助别人,把年龄小的病友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病史中曾有两次出现过不愿说话,不愿活动,饮食减少等,每次持续1月余。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双相情感障碍
解析:该患者的病情特点是在每次发病时都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如幻听,被害妄想,也有话多兴奋;病程特点是发作性病程,社会功能没有明显衰退;经住院治疗后精神病性症状消失后每次都遗留有情感症状。此次有躁狂发作的表现,在病史中也提到出现过两次少语少动少食的情况,均没有住院治疗而是自然缓解,因此极有可能是抑郁发作,可进一步向患者本人和家属追问当时的情感症状及思维症状等来明确是否为抑郁发作。根据以上信息对该患者尚不能作出精神分裂症和复发性躁狂症的诊断,更不能作出抑郁症的诊断,因此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双相障碍,但需要与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相鉴别,根据该疾病的诊断标准,符合症状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状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同时存在至少2周以上,并且出现与消失的时间较接近,显然该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与上述标准不符合。
[单选题]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智商标准为
35~49
解析:患者智商为35~49之间,约占MR的12%,通常在3~5岁时被发现。患者早年各方面的发育均较普通儿童迟缓,尤其是语音理解与使用能力的发育迟缓,虽然可学会说话,但吐词不清,词汇与概念缺乏,言语简单,常词不达意,也缺乏抽象的概念,对周围环境的辨别能力、认识事物趋于表面与片段。患者成年后,可在监护下从事简单刻板或机械的体例劳动,智力水平相当于6~9岁的正常儿童。患者的躯体发育较差,多数可发现器质性病因,但一般可活至成年。
[单选题]某男,16岁,体型正常。2个月前开始出现无精打采,上课常常伏在桌上睡觉,老师布置作业不能按时完成,1周前开始,患者睡眠更多,睡眠时无明显鼾声。起病以来饮食正常,未出现猝然倒地的现象,无明显孤僻,懒散的表现,当地医院行脑电检查为正常睡眠脑波,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该患者的治疗正确的是
匹莫林
解析:根据患者表现可诊断为发作性睡眠病,为一种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大多病因未明。。除正常睡眠外,可在任何时间或场所(如行走、谈话、进食和劳动中)入睡,不可自制。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一日数发。而匹莫林可以治疗轻度抑郁症及发作性睡眠病,本品有效剂量一般为每日56mg,最大剂量为每日112.5mg,通常应避免用于6岁以下儿童。
[单选题]精神疾病出院病人定期随访的目的不包括
和病人及病人的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解析:精神疾病出院病人定期随访的目的1.使病人经常接受医疗和康复指导;2.及时发现病情变化;3.坚持维持治疗,落实医疗措施;4.及时解决病人各种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rlqppp.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