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纤维结肠镜检查

A

题目: 女性,24岁,腹胀,便秘10个月,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近2个月加重。查:右下腹触及3cm×5cm肿块,质中等,边不清,轻触痛。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肿疡的邪气是( )
  • 火邪


  • [多选题]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检查可见下列哪项升高
  • 白细胞计数

    血清脂肪酶

    血淀粉酶

    C-反应蛋白

  • 解析:(1) 血白细胞计数: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就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在(10-20) x l〇9/L,重症者超过20xl09/L;.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2) 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 3-5日。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诊断本病。尿淀粉酶升高比血淀粉酶升高稍晚,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增高,但下降较慢,持续1-2周。检测血淀粉酶准确性高,影响因素 少,建议以血淀粉酶为主,尿淀粉酶仅作参考。其他一些疾病(如胆石症、胆囊炎、消化性溃 疡穿孔、急性腹膜炎、肠梗阻等)均可有淀粉酶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2倍。此外, 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的轻重,病人是否开放饮食或病情程度的判断,不能单纯依 赖于淀粉酶是否降至正常,应综合判断。胰源性胸腔积液、腹水中淀粉酶明显升高。(3) 血清脂肪酶:血清脂肪酶常在病后24-72小时开始上升,持续7 ~ 10日,超过正常 3倍有诊断意义,对发病后就诊较晚的病人有诊断价值,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 [单选题]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足趾走向腹、胸腔的是( )
  • 脾、肝、肾经


  • [多选题]细菌性肝脓肿不应有
  • 阿米巴原虫感染史

    可见左膈升高、运动受限

  • 解析:1.最重要的鉴别点在阿米巴性肝脓肿常有阿米巴性肠炎和脓血便病史,如在患者粪便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更具有诊断意义。故B错误。2.如脓肿位于肝表面,其相应部位的肋间皮肤呈红肿、饱满、触压痛及凹陷性水肿;如脓肿位于右下部,常见有右季肋部或右上腹部饱满,甚至可见局限性隆起,常能触及肿大的肝脏或波动性肿块,并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紧张等;左肝脓肿时,上述体征则局限在剑突下。故E错误。余正确。

  • [单选题]紧脉的主病为( )
  • 寒、痛、宿食


  • [多选题]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的因素有
  • 副交感神经兴奋

    胃窦部黏膜接触蛋白质分解物

    胃窦部潴留

    胃窦部膨胀

  • 解析:(1)神经和旁分泌调节:促使胃酸分泌的神经兴奋作用通过胆碱能神经元,影响胃粘膜内SS细胞,使生长抑素分泌减少,间接抑制酸分泌。非胆碱能神经元的神经介质蛙皮素兴奋可引起生长抑素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胃酸分泌减少。生长抑素分泌尚受胃内酸化的影响,胃酸增高时,反馈性促进生长抑素分泌增加,进而抑制酸分泌。 (2)激素调节:胃泌素是胃酸分泌的主要兴奋性激素,由胃窦G细胞分泌。蛋白质,尤其是部分消化蛋白,能兴奋胆碱能和非胆碱能神经元,促进胃泌素分泌,抑制生长抑素分泌。氨基酸尤其是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尚能直接刺激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胃泌素(Gastrin)和胃窦部滞留胃运动障碍可使食物在胃窦部滞留,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促进胃酸分泌,结果引起胃溃疡,这是部分胃溃疡发病机理之一。E胃排空减慢故错误。余正确。

  • [多选题]下列哪种存在Hp感染的慢性胃炎必须根除Hp ( )
  • 有胃癌家族史

    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

    慢性胃炎,粘膜有中度肠化生者

    慢性胃炎,粘膜有异型增生者

    消化不良症状突出者


  • [多选题]关于胆色素胆结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组成成分以胆色素为主,呈棕黑色或棕褐色

    形状大小不一,质松软,易碎

    一般多发,松软不成形的结石形似泥沙称泥沙样结石

    B超检查可发现胆色素结石

  • 解析:其中胆红素钙结石的主要成分除胆红素外,尚含有少量钙盐和有机物(细菌、虫卵或上皮细胞)。结石可存在胆总管内,亦可遍布于肝内外胆管系统,但很少在胆囊内发生。其特点是:结石是泥沙状或块状,有些大的结石其形状可与扩张的胆管相一致。结石大多呈棕黄色或棕黑色,疏松易碎。结石的发生与饮食结构、卫生习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有密切关系。青壮年中发病率较高,有些临床症状常可追溯至童年期。疾病呈慢性进行性,严重危害广大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 比较胆红素钙结石而言,黑色素结石少见,但大多发生在胆囊,它是一种病理性结石。溶血性疾病或肝硬变时所并发的结石,几乎均为黑色素结石,与胆红素钙结石不同的是黑色素结石时周围胆汁无细菌感染。故选:ABCE。

  • [多选题]腹腔穿刺的注意事项( )
  • 穿刺后患者卧床休息24小时

    穿刺后每隔30分钟测呼吸、脉搏、血压1次

    穿刺后连续4~6小时检查血细胞比容1次

  • 解析:术后嘱病人平卧休息24h,避免朝穿刺侧卧位。测血压并观察病情有无变化。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reevdn.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相关科目: 康复医学技术(正高) 妇产科学(副高) 口腔正畸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副高)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代码:350)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6) 病理学技术(师)(代码:208) 理化检验技术(士)(代码:109) 心理治疗(师)(代码:216) LA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