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使用阿霉素进行化疗时,应注意观察患儿有无气短、胸闷、心律不齐等 使用环磷酰胺进行化疗时,应特别注意患儿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使用大剂量的环磷酰胺时,应鼓励患儿多饮水 静脉输入化疗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药液外渗、栓塞性静脉炎等表现

ABCF

题目: 患儿男性,3岁。吞咽后疼痛2个月,左侧胸痛半月余。胸部CT示:左上后纵隔5cm×3cm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中心可见片状钙化灶,降主动脉部分被包绕,并向前推移,肿块与食管脂肪间隙消失,食管上胸段扩张,气道稍受压。胸部MRI示左后纵隔脊柱旁5cm×3cm软组织肿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性强化,肿块包绕胸主动脉且邻近肋骨。临床诊断为左后纵隔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可能性大。

解析: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可使用的化疗药物有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阿霉素、依托泊苷、顺铂、长春新碱等。在使用化疗药物时,阿霉素和柔红霉素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严重的心肌病变,化疗期间要监测心电图的变化,注意观察有无气短、胸闷、心律不齐等症状;在使用环磷酰胺时,除了消化道反应之外,还要注意多饮水,甚至适当给予水化疗法,以减少出血性膀胱炎的副作用;长春新碱容易引起肠麻痹;阿糖胞苷容易引起消化道反应。故D、E选项错误,其余选项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某住宿小学膳食安排原则不合理的是
  • 以植物蛋白为主,以增强记忆力

  • 解析:学龄儿童食物种类同成人,内含足够蛋白质,主要应为动物蛋白,以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早餐要保证高营养价值,以满足上午学习集中、脑力消耗多及体力活动量大的需求。提倡课间加餐。

  • [多选题]关于沟通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信息源指发出信息的人

    反馈是信息沟通的逆过程

    编码是发送者将信息译成接受者能理解的符号

    传递信息是通过某种通道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


  • [多选题]目标管理分为哪几个阶段
  • 制定目标体系

    组织实施

    检查评价


  • [单选题]早产儿入暖箱的箱温调节依据为
  • 体重和病情

  • 解析:根据 医嘱及早产儿出生体重与病情调节 暖箱温度至 32~35,相对湿度为 55%~65%

  • [单选题]肺炎患儿发生严重腹胀对机体最大的危害是
  • 影响呼吸

  • 解析:严重者致横膈上升 压迫胸部 影响呼吸功能 加重肺炎患儿的缺氧症状

  • [单选题]糖尿病患者跟随电视录像学习做无糖食品,这种行为属于
  • 有意模仿


  • [单选题]一位母亲带了一个1岁的正常男孩进行体格检查,测得的头围应该是
  • 46cm

  • 解析:男孩:体重10.16±1.04 身高77.3±2.7 头围46.3±1.9 胸围 46.5±1.3

  • [单选题]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第一次交叉出现于
  • 出生后4~6天

  • 解析: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60%~65%,淋巴细胞占35%。随着白细胞总数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也相应下降,生后4~6天两者比例相等;随后淋巴细胞比例逐渐上升,约占60%,中性粒细胞占35%。至4~6岁时两者又相等,此后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逐渐达成入水平。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各年龄期差异不大。故选A。

  • [单选题]针对幼儿对住院反应的主要护理措施,下列哪项是不适合的
  • 多给患儿接触,如怀抱、抚摸

  • 解析:主要护理措施??(l)尽量固定护士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连续的护理,加强关心爱护,使其得到母爱的替代。??(2)尽可能满足幼儿住院前的爱好及生活习惯,并耐心讲解医院内的生活安排及介绍周围环境,使其对陌生环境有所了解,减少焦虑情绪。??(3)了解患儿惯用的词汇及表达需要和要求的特殊方式。非语言沟通方式是和患儿沟通的一条主要途径,患儿的面部表情、动作、态度等都能提供重要线索。同样,医护人员的面部表情、动作、态度、语调等也会影响患儿的情绪和心理变化。??(4)使患儿有机会适当地表现其自主性,如自己吃饭、穿衣或参与清理个人卫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不过分限制其活动。??(5)及时处理破损的皮肤,使其感到安全和被重视。??(6)患儿某部位活动受到限制时,要尽可能用其他方式进行代替,如限制了走路,可用童车代替,但要注意采取安全措施。因此无B选项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qd64g.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消化内科(正高) 中医外科学(正高) 肿瘤内科学(副高) 辽宁省主管药师 理化检验技术(师)(代码:211) 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口腔医师定期考核 LA物理师 麻醉学专业知识 中医助理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