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阑尾炎性包块
E
题目:下述选项不是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适应证的是
解析:如阑尾穿孔已被包裹形成阑尾周围脓肿,病情较稳定,宜应用抗生素治疗或同时联合中药治疗促进脓肿吸收消退。故而E不需要手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不包括
脾功能亢进
解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
[单选题]对肾重度损伤患者施行手术时宜采用的切口是
经腹切口
解析:肾损伤以闭合性肾损伤最多见。肾挫伤可以自愈;肾部分裂伤一般无须手术治疗,但应绝对卧床,行止血、抗感染等治疗;肾全层裂伤症状明显,均需手术治疗;肾蒂损伤可引起大出血、休克,常来不及诊治即死亡。一旦确诊为严重肾裂伤、肾碎裂及肾蒂损伤,均应尽早经腹施行手术。故本题选D。
[单选题]患儿,5岁,便血,新鲜、量不多,位于大便外面,考虑可能性大的疾病是
直肠息肉
解析: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黏膜上的新生物,多因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①便血,无痛性便血,便血出血量较少;②脱垂;③肠道刺激征。
[单选题]常用于中毒药物不明的急性中毒的洗胃液是
1%~2%氯化钠溶液或生理盐水
解析:选用洗胃液不同:①活性炭吸附剂:活性炭是强力吸附剂,能吸附多种毒物。不能被活性炭很好吸附的毒物有乙醇、铁和锂等。活性炭的效用有时间依赖性,因此应在摄毒60分钟内给予活性炭。活性炭结合是一种饱和过程,需要应用超过毒物的足量活性炭来吸附毒物。首次1~2g/kg,加水200ml,由胃管注入,2~4小时重复应用0.5~1.0g/kg,直至症状改善。活性炭解救对氨基水杨酸盐中毒的理想比例为10:1,推荐活性炭剂量为25~100g。应用活性炭主要并发症有呕吐、肠梗阻和吸入性肺炎。②中和剂:强酸用弱碱(如镁乳、氢氧化铝凝胶等)中和,不要用碳酸氢钠,因其遇酸后可生成二氧化碳,使胃肠充气膨胀,有造成穿孔危险。强碱可用弱酸类物质(如食醋、果汁等)中和。③沉淀剂:有些化学物与毒物作用,生成溶解度低、毒性小的物质,因而可用作洗胃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与氟化物或草酸盐作用,生成氟化钙或草酸钙沉淀。2%~5%硫酸钠与可溶性钡盐作用,生成不溶性硫酸钡。生理盐水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④解毒药:解毒药与体内存留毒物起中和、氧化和沉淀等化学作用,使毒物失去毒性。根据毒物种类不同,选用1:5000高锰酸钾液,可使生物碱、蕈类氧化而解毒。
[单选题]女,19岁。双下肢水肿3天。2周前患急性扁桃体炎,经口服抗生素后痊愈。查体:BP150/90mmHg。尿常规:蛋白(++),尿沉渣镜检示红细胞10~20/高倍视野,血肌酐91μmol/L,补体C3下降。最可能的发病机制为
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
[单选题]在糖异生和糖酵解途径中均起作用的酶是
磷酸甘油酸激酶
解析:在糖酵解反应中,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与3-磷酸甘油酸互变,因这一过程反应可逆,所以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均起作用。D和E是糖酵解的关键酶,A和C是糖异生的关键酶,这些反应均不可逆,故排除。
【该题针对“糖代谢”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女,60岁。身高170cm,体重65kg,每天所需基本热量约为
1625kcal
[单选题]治疗支原体肺炎首选的抗生素是
红霉素
解析:支原体是迄今发现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大小为20μm,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属于胞内菌,结构复杂多样,没有细胞壁,仅有两层细胞膜,与一般细菌显著不同。而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抗生素均作用于细胞壁,而支原体本身没有细胞壁,因此上述抗菌药物对支原体感染是无效的。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为通过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治疗作用,所以可以有效治疗支原体感染,本题选D。
[单选题]氯丙嗪不能用于的呕吐类型是
晕动病
解析:此题属理解与记忆相结合题,考查氯丙嗪镇吐作用及其应用。氯丙嗪有较强镇吐作用,小剂量可对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去水吗啡引起的呕吐反应,可对抗化学物质如强心苷、四环素等药物以及肿瘤、尿毒症、放射病等刺激引起的呕吐:大剂量可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但氯丙嗪不能对抗前庭刺激(如晕动病)引起呕吐。氯丙嗪也可用于顽固性呃逆,可能与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旁的呃逆的中枢调节部位相关。选择晕动病正确答案的考生仅占26.1%,多数考生选择其他答案是由于对呕吐病理及氯丙嗪镇吐机制及特点没掌握,导致随意选择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nk9183.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