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阳虚寒凝

B

题目:经期小腹冷痛,得温痛减者,多属( )

解析:小腹冷痛,得温则减者多属寒凝或阳虚;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多属气滞或血瘀;小腹隐痛,劳则加剧者多属气血两虚,胞脉失养。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属远治作用的是
  • 合谷治疗牙痛

  • 解析:D2.C腧穴的远治作用主要指分布在十四正经四肢部的穴位通过经脉的联系,对头面躯干和内脏疾病起治疗影响。如合谷位于手部,它不仅能够治疗手部病证,还可以治疗本经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过的颈部和头面部的病证。A、B、E都是近治作用,C是腧穴的双向调节作用。有些腧穴有特殊的双向调节作用,对机体的不同状态有着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如内关既治疗心动过速又可治疗心动过缓,针刺天枢既可止泻又可通便。

  • [单选题]水逆证的呕吐特点是( )
  • 饮后即吐

  • 解析:口干欲饮,饮入即吐,为水逆,多属痰饮停胃,胃气上逆所致。

  • [单选题]下列情志异常可引起二便失禁的是( )
  • 过度恐惧

  • 解析:度恐惧可导致肾气不固,令人惶惶不安、提心吊胆,出现心神不安,夜不能寐、大小便失禁、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状。

  • [单选题]下列关于大承气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大承气汤以泻下为主,行气为辅,相辅相成

  • 解析:治疗方法以峻下热结为主。实热内结,胃肠气滞,腑气不通,故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里热炽盛,上扰神明,故谵语;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是热盛伤津之征。“热结旁流”证,乃燥屎坚结于里,胃肠欲排除则不能,逼迫津液从燥屎之旁流下所致。热厥、痉病、发狂等,皆因实热内结,或气机阻滞,阳气被遏,不能外达于四肢;热盛伤筋、筋脉失养而挛急;或胃肠燥热上扰心神所致。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

  • [单选题]循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是( )
  • 足少阳胆经

  • 解析: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起于眼外角(瞳子 ),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侧,经肩,进入锁骨上 窝。直行脉再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

  • [单选题]痰热内蕴者可见( )
  • 黄腻苔

  • 解析:黄腻苔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舌面所致。苔黄厚而腻,为痰热,湿热内蕴,腑气不畅。

  • [单选题]小儿泄泻湿热泻的治法是
  • 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 解析: 小儿泄泻湿热泻治则为清肠解热,化湿止泻。故答案选B。

  • [单选题]既能宣通鼻窍,又能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的药物是( )
  • 苍耳子

  • 解析:苍耳子的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主治:1、风寒感冒,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者。2、风湿痹痛,用于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四肢拘挛。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l6wj80.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急救护理(副高) 核医学技术(副高) 输血技术(师)(代码:214) 辽宁初级药士 辽宁初级中药士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精神科)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病理科) 公卫助理医师 护士资格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