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β受体阻断药

B

题目:高血压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不宜使用的药物是

解析:β受体阻断药不宜高血压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故选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关于吗啡的叙述,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松弛膀胱平滑肌,引起尿潴留

  • 解析:游离型吗啡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少量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发挥作用。60%~70%在肝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10%脱甲基生成去甲吗啡;主要代谢产物吗啡-6-葡萄糖苷酸的镇痛活性明显强于吗啡。治疗量吗啡可引起胆道平滑肌和括约肌收缩,胆道和胆囊内压增高。治疗量吗啡增强子宫平滑肌张力,延长产程,影响分娩;增强膀胱括约肌张力,导致尿潴留;对输尿管也有收缩作用。胆绞痛和肾绞痛患者不宜单独使用吗啡。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量吗啡可诱发哮喘,禁用。吗啡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和括约肌,引起痉挛,使胃排空和推进性肠蠕动减弱。针尖样瞳孔常作为诊断吗啡过量中毒的重要依据之一。

  • [单选题]关于庆大霉素,叙述正确的是
  • 多次给药时可产生体内蓄积

  • 解析:多次给药时可产生体内蓄积是庆大霉素的特点,故选C

  • [单选题]不属于药物治疗一般原则的是
  • 可及性

  • 解析: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属于药物治疗一般原则,故选E

  • [单选题]关于环孢素,叙述错误的是
  • 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后出现的急性排斥反应

  • 解析:环孢素为一种强效免疫抑制药,可特异性地抑制辅助性T淋巴细胞活性,但不抑制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活性,反而促进其增殖。亦可抑制B淋巴细胞的活性,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所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抑制单核巨噬细胞所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明显抑制宿主细胞免疫的同时,对体液免疫亦有抑制作用。还可抑制体内抗移植物抗体的产生,因而具有抗排异反应作用。不影响吞噬细胞的功能,不产生明显的骨髓抑制作用。口服吸收慢且不完全,口服后达峰时间约为3.5h,生物利用度20%~50%,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0%。主要经胆汁随粪便排泄,有明显肝肠循环,经尿排出仅10%,消除半衰期为6~30h。

  • [单选题]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选用的抗生素为
  • 金霉素

  • 解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肾功能减退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分为4个类型:①可应用,按原治疗量或略减量的药物:红霉素、美洛西林、异烟肼;②可应用,治疗量需减少:青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③避免使用,确有指征应用者调整给药方案: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伊曲康唑等;④不宜选用:四环素、土霉素、呋喃妥因、萘啶酸、特比萘芬。

  • [单选题]关于治疗药物监测,叙述错误的是
  • 只要有合适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患者用药都应该实施治疗药物监测

  • 解析:治疗药物监测涉及药效学、药动学、分析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血药浓度测定是治疗药物监测工作的内容之一;治疗药物监测的结果应在有临床意义的时间间隔内反馈给临床医师;怀疑常规监测的药物出现中毒,应及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并尽快报告结果是治疗药物监测的内容

  • [多选题]下列有关药物临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泻药与雌激素均对正常妇女调经期有影响。

    妊娠头3个月,可以使用的是胃动力药物,一般在饭前半小时服用

    普萘洛尔宥抗心律失常作用,但使用不当可产生严重心律失常

  • 解析:妊娠头3个月,孕妇应禁用抗肿瘤药、抗癫痫药、性激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抗结核病药、抗精神失常药、磺胺类药,以及抗病毒药等药物。服用胃动力药来促进消化,应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这样才能在进餐后发挥最大药效。有关临床前毒理试验显示,喹诺酮类药物对多种幼龄动物负重关节的软骨有损伤作用、喹诺酮的软骨毒性与年龄、药物剂量相关,即年龄越小,用药后出现关节损伤表现越快、越重;剂量越大,软骨毒性发生率越高。小儿服用后可能导致骨骼损伤,应避免应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月经期应尽量少用泻药,以免引起月经过多;不规律地使用雌激素,会引起月经紊乱等副作用。普萘洛尔抑制心脏起搏点电位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量不当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

  • [单选题]患者因心房颤动长期使用华法林治疗,有低凝血酶原血症,此次因肺部感染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不宜使用的药物是
  • 头孢哌酮

  • 解析:应用头孢哌酮中可能发生凝血障碍,患者有低凝血酶原血症,因此不宜使用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k1en4.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风湿病(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正高) 中医眼科学(副高) 中医耳鼻咽喉科(副高) 急救护理(副高) 中药学(副高) 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38) 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预防医学科) 医学临床三基(医技)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