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表示观察期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C
题目:请将下列指标与其定义匹配:病死率
解析:病死率是表示观察期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死因别死亡率是反映某地某年每10万人口中死于某疾病的人数;普通死亡率是表示某地某年每1000人口中死亡人数。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研究某药的抗贫血作用,8名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9%)变化如下:~l.5、2.0、0.5、3.0、1.5、2.5、3.0、一l,用药后血红蛋白平均提高的克数是
1.25
[单选题](126~128题共用备选答案)
未观察到效应水平
解析:(答案:A)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试验观察到不引起机体的任何作用(有害作用或者非有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单选题]( 88~91 题共用备选答案)
IgA
解析:试题难度:易
[单选题]变异系数的值一定
可>1,也可<1
解析: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
[多选题]
B. 化学物在一定接触条件下,对人体造成损害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C. 化学物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任何损害
D. 通过动物试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某种外来化学物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
E.以定量的概念,在人类接触环境有害因素后,对健康潜在损害的程度进行估测和鉴定
毒性
危险度
完全性
危险度评定
安全性评价
正确答案:A,B,C,D,E(答案:A. 毒性是指外源性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者进入人体后,能引起损害的相对能力。(答案:B. 危险度是外源化学物在特定的接触条件下,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可能性的定量估计。(答案:C. 安全性是机体在建议接触剂量和接触方式的情况下,不引起损害作用的“实际可靠性”。(答案:D. 危险度评价是对外源化学物在实际接触情况下可能对人群健康造成损害的程度作出估计。(答案:E. 安全性评价是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并外推至通常条件下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
外来化合物自身具有的能导致机体损伤的能力B. 化学物在一定接触条件下,对人体造成损害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化学物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任何损害
通过动物试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某种外来化学物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
以定量的概念,在人类接触环境有害因素后,对健康潜在损害的程度进行估测和鉴定
解析:(答案:A. 毒性是指外源性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者进入人体后,能引起损害的相对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jqw0e1.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