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全身淋巴结增大、B症状多见 发病年龄大、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AF

题目:患者男,50岁,教师。全身皮疹伴瘙痒2个月,加重20天,诊断淋巴瘤一周"于2009年4月20日入医院。患者2009年2月初无诱因出现全身皮疹,伴皮肤瘙痒,无发热、盗汗。给予止痒等对症处理未见缓解。2009年4月初患者皮疹较前加重,无意中发现双侧颈部肿块,最大短径2cm,质地软,无压痛,无红肿并出现间断发热,最高达39.2℃持续一周余,多于午后出现,可自行退热,伴有明显的盗汗、乏力。在当地医院行CT示双颈、双腋下、纵隔、腹腔、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于当地医院行右颈淋巴结切除活检,并经医院病理科会诊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CD20(-),Bcl-6(+),CD56(-),CD3(+),CD4(+)、CD10(+)、Ki-67(70%)。遂来医院内科治疗。患者起病来,精神、睡眠、饮食较差,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10kg。 既往体健。 体格检查:身高174cm,体重72kg,KPS评分80分,生命体征正常。全身皮肤可见呈片状分布的皮疹,部分破溃结痂。双侧颈部、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可,大者约3cm×2cm。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齐。腹平软,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 2009-04-19血常规正常。 2009-04-19血生化:肝肾功能正常,乳酸脱氢酶543U/L,白蛋白36.0g/L。 2009-04-19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活跃,未见肿瘤受侵。 2009-04-18医院颈胸腹盆腔部CT示:颏下、双侧颌下、颈深组、颈后三角、双侧锁骨上、双侧腋窝、纵隔(1、2R/L、3A、4R、5、6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腹腔、腹膜后、双侧髂血管周围、双侧腹股沟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密度较均匀,大者短径约2.5cm,符合淋巴瘤侵犯。

解析:1.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是常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之一,占约15%~20%。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女比例相当。典型临床特点是诊断时多为晚期,可伴有全身多发淋巴结增大、肝脾增大、B症状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有关暗示治疗下列哪些项描述错误 ( )
  • 暗示作用可以改变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暗示的信号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手势、表情等

    暗示治疗首先使病人产生观念,然后在观念基础上引起行动

    癌症病人的暗示治疗必须在特殊环境(心理治疗室等)条件下进行


  • [多选题]越鞠丸的药物组成是( )
  • 香附

    川芎

    苍术

    神曲、栀子


  • [单选题]轻取即得,重按稍减的脉是( )
  • 浮脉


  • [多选题]垂体瘤的放疗技术有 ( )
  • 常规三野放疗

    3D-CRT放疗

    IMRT放疗

    X(γ)刀放疗

    以上都是


  • [单选题]患者女性,63岁,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7个月,伴白带增多和腰痛,妇检发现宫颈可见菜花状新生物,直径约4cm,阴道前穹隆亦受累但未达阴道下1/3,左侧宫旁组织增厚但未累及盆壁,宫颈新生物活检示鳞状细胞癌。该患者的治疗应首先选择
  • 同步放化疗

  • 解析:宫颈癌选择治疗方法的基本模式是:手术治疗适于Ⅰ~ⅡA期宫颈癌,放射治疗则适于各期宫颈癌,ⅡB~ⅣB期以同步放化疗为主,放射治疗采用腔内照射与体外照射相结合的方法。上述患者的分期为ⅡB期,故应采用同步放化疗。

  • [多选题]下列哪些肿瘤的发生与激素有关?( )
  • 前列腺癌

    乳腺癌

    卵巢癌


  • [单选题]肿瘤放射免疫治疗的机制是利用
  • 抗原抗体结合

  • 解析:肿瘤放射免疫治疗用放射性核素标记肿瘤相关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以抗体作为核素载体,与肿瘤相应抗原结合,使肿瘤组织内浓聚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并滞留较长时间。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发射射线的辐照作用破坏或干扰肿瘤细胞的结构或功能,起到抑制、杀伤或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作用。

  • [多选题]推拿手法中的补法应是( )
  • 作用时间较长

    刺激较弱

    具有兴奋作用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jgn5e.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内科护理(正高) 呼吸内科(副高) 烧伤外科学(副高) 耳鼻咽喉科学(副高) 儿童保健(副高) 临床执业医师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外科) 药学(士) 医学检验(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