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血小板计数 血浆P-选择素 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Ⅶ
ABCD
题目: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50岁,主诉无既往血栓病史,无家族史,入院后予低分子量肝素(LMWH)0.6ml,每日2次,疗程7天,期间查肿瘤标志物CA242和CA199均显著增高,D-二聚体7605ng/ml(FEU),凝血因子Ⅷ活性203%,B超及强化CT等影像学检查见胆囊囊实性结构,行手术切除,术中可见大网膜有结节性转移灶,病理诊断为胆囊癌。
解析:高凝状态贯穿癌症病程始终,特别是随着癌组织的快速生长和肿瘤细胞的血路转移,凝血系统和血小板系统持续处于活化状态,凝血因子浓度及活性显著增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血小板数量增高的癌症患者有更高的血栓发生风险,血浆P-选择素水平增高是癌症患者VTE发生的风险因素之一。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女性,36岁,有血尿,做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涂片中见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胞膜光滑;见多个核,为圆形、卵圆形,染色质分布均匀,细颗粒状,核仁不明显,提示为 ( )
鳞癌
[多选题]ICSH对魏氏血沉管规格的要求是
内径2.55±0.15mm
有0~200mm刻度
两端平滑
[单选题]评价诊断性试验临床应用价值两个最基本的指标是( )
敏感度及特异度
[多选题]1986年版的《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的分类标准为 ( )
细菌形态
革兰染色特征
鞭毛、芽胞和荚膜
代谢产物
[多选题]淋巴瘤细胞系的选择,融合用的瘤细胞特性包括 ( )
在体外能无限快速生长
融合率高
不分泌淋巴因子和杀伤功能
缺乏某一特性的T细胞表面抗原或受体
是HGPRT缺陷株
解析:建立杂交瘤技术的目的是制备对抗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所以融合细胞一方必须选择经过抗原免疫的B细胞,通常来源于免疫动物的脾细胞。脾是B细胞聚集的重要场所,无论以何种免疫方式刺激,脾内皆会出现明显的抗体应答反应,但融合用的瘤细胞不能分泌淋巴因子和具有杀伤功能。融合细胞的另一方则是为了保持 细胞融合后细胞的在体外能不断增殖,只有肿瘤细胞才具备这种特性。·选择同一体系的细胞可增加融合的成功率。淋巴瘤细胞系的选择,融合用的瘤细胞需要缺乏某一特性的T细胞表面抗原或受体且是HGPRT缺陷株。
[单选题]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骨骼肌
[多选题]特定突变位点探针的设计原则有
检测突变点应该对应于探针的中心
基因突变检测探针的设计可采用叠瓦式策略
以突变位点为中心,在其左、右两侧各选取15~25个碱基的靶序列
解析:特定突变位点探针原则:检测突变点应该对应于探针的中心,以突变位点为中心,在其左、右两侧各选取15~25个碱基的靶序列,基因突变检测探针的设计可采用叠瓦式策略。
[单选题]酶免疫技术用于样品中物质的定量测定(EIA)是基于
含酶标记物的免疫复合物中的酶可催化底物成色,其色泽与待测物量相关
解析:酶免疫技术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jdd4gr.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