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凋亡小体

C

题目: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关于淀粉样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均由免疫球蛋白沉积而成

  • 解析:淀粉样变性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的。局部性淀粉样变发生于皮肤、眼结膜、舌、喉、气管和肺、膀胱、胰岛(糖尿病时)等处,也可蓄积于恶性淋巴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如甲状腺髓样癌)的间质内。全身性淀粉样变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者的淀粉样物质来源未明,多继发于严重的慢性疾病,例如慢性空洞性肺结核病、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和某些恶性肿瘤;原发性者的淀粉样物质来源于免疫球蛋白的轻链。

  • [单选题]关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黏液水肿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 病变在肢体皮肤的真皮及皮下组织内

  • 解析:黏液样变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全身皮肤的真皮及皮下组织内的基质内有较多类黏液及水分潴留,形成黏液水肿。其机制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低下时,能促进具有透明质酸酶活性的甲状腺素分泌减少,致透明质酸(类黏液的主要成分之一)降解减弱而大量潴留于组织内。

  • [单选题]关于黏液样变性,下列错误的是
  • 可见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

  • 解析:黏液样变性指组织间质出现类黏液的聚集,痛变部位间质疏松,充以淡蓝色胶状物。其中,散在一些多角形或星芒状并以突起互相连缀的细胞。结缔组织黏液样变性常见于纤维瘤、平滑肌瘤等间叶性肿瘤,也可见于急性风湿病时心血管壁及动脉粥样硬化时的血管壁。杯状细胞主要存在于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上皮。

  • [单选题]纤维素样坏死的实质是
  • 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变性

  • 解析:纤维素样坏死也称纤维素样变性,是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对纤维素样物质的性质和形成机制,至今尚无统一意见。一般认为,在早期,结缔组织基质中含有PAS阳性的黏多糖增多,以后纤维崩解为碎片,从而失去原来的结构变为纤维素样物质。此外,还有免疫球蛋白的增多,有时还有纤维蛋白的增多。

  • [单选题]图像处理是指
  • 对图像的修饰,通过这种修饰去除图像的缺陷或不足,将模糊图像变为清晰图像或以新的图像形式来表达原图像等


  • [单选题]显示淀粉样蛋白最常用的方法是
  • 刚果红法


  • [单选题]下列变性实质上为组织坏死的是
  • 纤维素样变性

  • 解析:纤维素样坏死实为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病变不可逆。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j1n.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心血管内科(正高) 中医全科学(正高) 中医肛肠学(正高) 理化检验技术(正高) 放射医学(副高) 外科护理(副高) 中医护理(副高) 康复医学技术(副高)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4) MRI技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