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血瘀证

E

题目:患者腹内肿块,推之不移,刺痛拒按的临床意义是( )

解析:血瘀证临床表现: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暑邪伤人出现气短乏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 解析:暑性升散,易扰心神,易耗气伤津。暑邪伤人,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气随津泄则易耗气,临床可见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气短乏力等。

  • [单选题]产后身痛风寒证的主要证候是
  • 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 解析:产后身痛风寒证,症见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 [单选题]治疗黄疸热重于湿证,应首选
  • 茵陈蒿汤

  • 解析: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用于治疗黄疸热重于湿证。

  • [单选题]患儿,2岁。经常在入睡后出汗,有时白天也汗出较多,形体消瘦,精神倦怠,心烦少寐,时有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质淡,可见花剥苔,脉细弱。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
  • 当归六黄汤

  • 解析:根据该患儿的临床症候可诊断为汗证湿热迫蒸证,其分析如下:脾胃湿热蕴积,热迫津液外泄,故自汗或盗汗;头为诸阳之会,脾主四肢,故头部或四肢汗多;湿热郁蒸,故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其治法为:清热泻脾。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泻黄散。方中:石膏、栀子清泄脾胃积热,防风疏散伏热,藿香化湿和中,甘草调和诸药,再加麻黄根、糯稻根敛汗止汗。本题选C。

  • [单选题]痞的临床表现是( )
  • 心下满,按之柔软无压痛

  • 解析:痞:中医指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有的仅有胀满的感觉,称“痞块”、“痞积”。 临床表现:心下满,按之柔软无压痛。

  • [单选题]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是
  • 养老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gm7gd.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神经外科(正高) 眼科(正高) 病理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副高) 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9) 病理学主治医师(代码:351) 消毒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5) 病理学技术(士)(代码:106)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医学临床三基(药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