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敏感
B
题目: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试验是因为
解析:在一个稳定的、适当的反应体系中,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如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血清量为横坐标,可见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处,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S曲线在30%~70%之间最陡,几乎呈直线,补体量的少许变动也会造成溶血程度的较大变化,即曲线此阶段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实验常用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它比100%溶血更为敏感。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实验,即CH50。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血小板中vWF存在于
α颗粒
[单选题]骨髓造血代偿能力可增加到正常的
6~8倍
解析:骨髓造血代偿能力很强,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
[单选题]下列哪项符合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血小板第二相聚集发生在血小板激活以后
[多选题]铁缺乏症包括 ( )
贮存铁缺乏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缺铁性贫血
[多选题]血凝分析系统PT、APTT项目方法学评价包括( )。
批内精密度
正确度
携带污染率
批间精密度
[单选题]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器官是
骨髓
解析:成人期正常情况下唯一的造血器官为骨髓,其造血活动可持续终身。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肝、脾、淋巴结等出生后已停止的造血的骨髓外器官会重新恢复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故选C
[单选题]下列有关血小板计数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
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低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因素。毛细血管因针刺后挤压,启动凝血反应使血小板消耗。静脉取血不用挤压,因此血小板值比毛细血管血高。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g540wm.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