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食前服
B
题目:
患者,女,蒙古族,47岁,自诉身体不适,出现便秘和闭经症状,经蒙医诊断给予补养和下清“赫依”(通便、痛经)药,并告之煎汤剂。
解析:BCCA蒙医传统用药的“服药十则”是:治疗寒证及驱虫药,早晨空腹服;补养或下清“赫依”(通便、通经)药,食前服;上行“赫依”(理气)药,食间服;司命“赫依”(镇静)药,食药交替服;平喘、祛痰或催吐药,不定期服;止逆药,与食混服;止噎或开胃药,夹食服(饭前饭后各一半);治“巴达干”病或毒剧麻药及催眠药,睡前服。蒙医用药剂量较明确而恒定。按成人计,汤剂:每次3~5g,一日3~4次。根据蒙药药效能理论,重、腻二效克制“赫依”病的轻、燥等主要特征。“赫依”“希日”“巴达干”为三根,“赫依”属五元之气,中性,是生命活动(包括语言思维)动力的支配者。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既能清肺润燥,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天花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功能清肺润燥,消肿排脓的药物。天花粉甘寒,归肺胃经,功能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栀子、黄芩与夏枯草均苦寒,无润燥之力;淡竹叶功能清心火,利小便,亦无润燥之能。故答案应选择C。
[多选题]下列属于藏药理论“十七效”内容的是
钝与锐
寒与热
轻与重
寒与凉
解析:ABDE藏药理论“十七效”包括:柔、重、温、腻、稳、寒、钝、凉、软、稀、燥、干、热、轻、锐、糙、浮。
[多选题]可用于区别3-羟基黄酮与5-羟基黄酮的显色反应有
Gibb反应
Emerson反应
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
解析:Gibb反应和Emerson反应都要求必须有游离的酚羟基,且酚羟基的对位要无取代才显阳性,如7-羟基香豆素就呈阴性反应。判断香豆素的C-6位是否有取代基的存在,可先水解,使其内酯环打开生成一个新的酚羟基,然后再用Gibb或Emerson反应加以鉴别,如为阳性反应表示C-6无取代。同样地,8-羟基香豆素也可用此反应判断C-5是否有取代。两种显色反应均可用于区别3-羟基黄酮与5-羟基黄酮。锆盐:多用2%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的3-或5-羟基存在时,均可与该试剂反应生成黄色的锆络合物。但两种锆络合物对酸的稳定性不同。3-羟基、4-酮基络合物的稳定性比5-羟基、4-酮基络合物的稳定性强(但二氢黄酮醇除外)。故当反应液中加入枸橼酸后,5-羟基黄酮的黄色溶液显著褪色,而3-羟基黄酮溶液仍呈鲜黄色(锆一枸橼酸反应)。方法是取样品0.5~1.Omg,用10.0ml甲醇加热溶解,加1.0ml 2%二氯氧化锆(ZrOCl)甲醇液,呈黄色后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液,观察颜色变化。答案选BCD
[单选题]能协同增效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 )
香连丸与甲氧苄啶
解析:考查中西药联合用药。药效学的协同作用:香连丸+广谱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羚羊角除平肝息风外,还可
凉血解毒
解析:羚羊角来源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味咸,性寒。归肝、心经。本品成人血,寒清解,质重潜降,入肝、心经。既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治肝阳、肝风及肝火诸证;又凉血解毒,治温热病之壮热神昏、谵语狂躁或抽搐,温毒发斑,疮痈肿毒等。功效为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答案选A
[多选题]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包括
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分析抗菌药物使用趋势
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
解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30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ek7d54.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