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B

题目:患者女性,35岁,因“高血压5年,双下肢经常水肿、腹腔积液近1年”来诊。查体:血压180/125mmHg(1mmHg=0.133kPa)。实验室检查:血钾2.4mmol/L,静脉血浆醛固酮120μg/L。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药品中,新生儿局部应用过多可能导致中毒的是
  • 硼酸

  • 解析:本题考查新生儿的用药动学特点。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角化层薄,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快而多;硼酸、水杨酸、萘甲唑啉等可引起中毒,其他备选答案均不正确。炉甘石、氧化锌、滑石粉均为难溶性药物,有收敛作用,一般不会透皮吸收。甘油溶液有助皮肤保持水分,防止干燥。

  • [单选题]药物进入循环后首先
  • 与血浆蛋白结合

  • 解析:药物进入循环后首先与血浆蛋白结合(plasma protein binding)。酸性药物多与清蛋白结合,碱性药物多与ai酸性糖蛋白结合,还有少数药物与球蛋白结合。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量受药物浓度、血浆蛋白的质和量及解离常数影响,各药不同而且结合率(血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与总药量的比值)随剂量增大而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可逆性的,结合后药理活性暂时消失,结合物分子变大不能通过毛细管壁而暂时“储存”于血液中。

  • [单选题]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给药方法是
  • 口服溶液

  • 解析:口服溶液是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给药方法,故选C

  • [单选题]不属于抑制胃酸分泌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是
  • 铝碳酸镁

  • 解析:雷贝拉唑、哌仑西平、丙谷胺、西咪替丁属于抑制胃酸分泌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故选D

  • [单选题]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药品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按照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的不同进行分类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第二条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

  • [单选题]药师在与患者沟通时,应采用的语言表达技巧是( )。
  • 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沟通的技巧”。认真聆听,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谈话时尽量使用短句,使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从中判断其对问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与患者的谈话时间不宜过长,提供的信息也不宜过多,可以准备一些宣传资料,咨询时发给患者,方便患者阅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 [多选题]常用的平喘药可分为
  •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 [单选题]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 身高

  • 解析: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一) 生理因素 1.年龄 新生儿:口服药物吸收较成人慢;局部外用药物吸收较成人快;药物在脑脊液中分布较多;半衰期延长。老年人:某些药物的代谢、排泄减慢,半衰期延长;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常规剂量也出现毒性反应。2.性别:女性较男性敏感 。3.肥胖:V增大,半衰期延长 。4.遗传: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家族对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整个过程均可存在一定差异。其他:生活因素、环境因素 。(二) 病理因素 肝功能损害:消除速率常数K,血浆半衰期发生改变 。肾功能损害:消除速率常数K降低,血浆半衰期延长 。心脏疾病: 引起血液分布、流速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胃肠疾病:改变吸收速率常数Ka值和吸收分数F值 。(三) 药物因素: 制剂因素 ;药物的相互作用 。故选C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e52d4.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麻醉学(正高) 口腔医学(正高) 职业卫生(正高) 病案信息技术(正高) 儿科护理(副高) 中医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5)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1) 外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0) 社区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3) 住院医师规培(妇产科)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