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肝炎恶化
A
题目:抗乙型肝炎病毒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
解析:抗乙型肝炎病毒药十分常见肝炎恶化发生率高达25%,肝炎恶化一般于停药后12周出现。常见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热、寒战、咳嗽。少见肌痛、血尿、血肌酐升高、肾衰竭或肾功能不全。偶见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胰腺炎。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药用辅料的作用包括
赋型
提高药物稳定性
提高药物疗效
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
解析:药用辅料的作用有:①赋型;②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③提高药物稳定性;④提高药物疗效;⑤降低药物毒副作用;⑥调节药物作用;⑦增加患者用药的顺应性。
[单选题]维生素K参与下列哪些凝血因子的合成
Ⅱ、Ⅶ、Ⅸ、Ⅹ因子
解析:本题考查促凝药维生素K的作用机制。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所必需的物质,这些凝血因子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维生素K缺乏会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引起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故答案选D。
[单选题]以下关于栓剂附加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常用作栓剂增稠剂的物质有氢化蓖麻油、单硬脂酸甘油酯、没食子酸酯类
解析:没食子酸酯类是作为抗氧剂使用的不是增稠剂。答案D是错误的。
[单选题]生产、销售假药造成下列情形,应认定为“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是
造成轻度残疾的
解析:生产、销售假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①造成轻伤或者重伤的;②造成轻度残疾或者中度残疾的;③造成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严重功能障碍的。
[单选题]哌替啶最大的不良反应是
依赖性
解析:哌替啶治疗量时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可致眩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心悸和直立性低血压等。剂量过大可明显抑制呼吸,偶可致震颤、肌肉痉挛、反射亢进甚至惊厥,中毒解救时可配合抗惊厥药,久用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故答案B
[单选题]以下对"发热的指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腋下温度超过36.6℃
解析:口腔温度:低热;37.3~38℃(99.14~100.4F)。中等热;38.1~39℃(100.58~102.2F)。高热;39.1~41℃(102.38~105.8F)。超高热;41℃(105.8F)及以上。腋窝温度:分为低热型(37.5℃~38℃)中热型(38.1℃~39℃)高热型(39.1℃~40℃)、超高热型(>41℃)。
[单选题]属于二级保护药材物种的是
黄连
解析: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名录》,伊贝母、诃子、蔓荆子、山茱萸属于三级保护药材,黄连属于二级保护药材。故选D。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dwm4m.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