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气滞 气虚 外伤 寒邪 热邪

ABCDE

题目:瘀血的原因有

解析:ABCDE瘀血的形成,一是由于血行不畅而瘀滞,如气虚、气滞、气寒、血寒、血热等原因;二是由于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如内外伤、或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腻苔的特点是( )
  • 颗粒细腻,刮之难去

  • 解析:考查舌苔的特征。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紧贴于舌面,揩之不去,刮之难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多选题]婴幼儿慎用
  • 大热药

    大寒药

    大苦药

    攻伐药

    大辛药

  • 解析:小儿脏气清灵,对大苦、大辛、大寒、大热、攻伐和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故此题应选ABCDE。

  • [多选题]必须在药品的中包装、大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印有规定的标志的药品有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医疗用毒性药品

    外用药品

    放射性药品

  • 解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外用药品、放射性药品、非处方药必须在药品的中包装、大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印有规定的标志。故选ABCD。

  • [单选题]绵马贯众的气味是
  • 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部分药材的气味。绵马贯众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

  • [单选题]除另有规定外,应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检查相对密度的制剂是
  • 煎膏剂

  • 解析:煎膏剂需检查相对密度。

  • [多选题]药物炮制后发生的变化包括
  • 性味

    升降浮沉

    归经

    作用趋向

    理化性质

  • 解析:药物经过炮制后可以改变原来的四气、五味及升降浮沉等药性。有些药物经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炒则下行。如大黄可峻下热结、泻热通便,具有沉降之性,但经酒制后,其活血化瘀及升浮之性增强,泻下通便及沉降之性减缓;杜仲、菟丝子盐炙炒后,增强其下行补肾的作用。药物炮制后能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和理化性质。答案选ABCDE

  • [单选题]在检查项中要求检查色度的是
  • 白术

  • 解析:含挥发油或油脂类成分的中药,在贮藏过程中常发生氧化、聚合、缩合而致变色或"走油"。许多中药目前仅靠感官评判变色与"走油"程度,缺乏良好指标。《中国药典》规定检查白术的色度,就是利用白术的酸性乙醇提取液与黄色9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用以检查有色杂质的限量,从量化的角度评价和控制其药材变色、走油变质的程度。答案选E

  • [单选题]五苓散的药物组成是
  • 泽泻、茯苓、猪苓、炒白术、桂枝

  • 解析:本题考查内科祛湿剂中成药五苓散的药物组成。五苓散由泽泻、茯苓、猪苓、炒白术、桂枝组成。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97w5r0.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全科医学(正高) 血液病(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正高) 卫生毒理(副高) 老年医学(副高) 中医全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2) 妇产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1) 住院医师规培(儿科)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 放射医学(中级)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