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首先保持血糖正常并预防和积极治疗感染及控制酸中毒
A
题目:男孩4岁,自幼生长缓慢,多次晨起发生惊厥,来诊时见患儿矮胖,肝肿大达肋缘下6㎝,质中等硬;空腹血糖值为2.3mmol/L,注射肾上腺素后血糖升高甚微。肝活检切片见肝细胞内大量PAS阳性物质积聚伴多量脂肪滴。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下列符合轮状病毒肠炎特点的是 ( )
秋季多见
常伴有发热
[单选题]性味辛温的活血祛瘀药是( )
川芎
[单选题]黄疸病证治疗中,热重于湿应注意( )
清热利湿
[多选题]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有
P波与QRS波之间彼此无关
R-R间期基本规则
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多选题]反映肾小管功能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
酚红排泄率
尿比重
尿渗透压
[多选题]下列符合光疗指征的有 ( )
足月儿,生后第1天,体重2500克,血清间接胆红素104μmol/L,母血型为O型
足月儿,生后第12天,体重2800克,血清间接胆红素274 μmol/L
早产儿,生后第5天,体重1500克,血清间接胆红素264 μmol/L
早产儿,生后第3天,体重1000克,血清间接胆红素221 μmol/L
[多选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是
通过病毒血症累及全身淋巴系统
直接感染B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效应细胞增殖
产生多克隆免疫球蛋白
解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EB病毒侵入口腔后,在咽部细胞中繁殖,导致细胞破坏,引起扁桃体炎和咽炎症状,局部淋巴结受累肿大。病毒还可在腮腺和其他唾液腺上皮细胞中繁殖,并可长期或间歇性向唾液中排放,然后进入血液,通过病毒血症或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进行播散,继而累及周身淋巴系统。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引起T淋巴细胞的强烈免疫应答而转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并不是直接侵入T淋巴细胞)。此外,本病的发病机制除主要是由于B、T淋巴细胞间的交互作用外,还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及病毒对细胞的直接损害等因素。
[多选题]2岁女孩,诊断为溶血尿毒综合征,现已24小时无尿,苍白、气促,血红蛋白55g/L,血钾6.0mmol/L,FDP增高,现可采取以下哪项治疗措施
输注新鲜洗涤压积红细胞
腹膜透析
应用肝素和双嘧达莫抗凝治疗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多选题]期前收缩的产生机制包括
折返激动
触发活动
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增高
解析:期前收缩: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因此选项CDE正确。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7lj8r9.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