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抑制中枢PC合成

A

题目: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机制是

解析:解热镇痛药的共同作用机制为抑制环氧化物酶(COX),使前列腺素(PG)生成减少。具体机制为①解热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药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体温正常者几无影响。这和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不同,在物理降温配合下,氯丙嗪能使正常人体温降低。内热原可能使中枢合成与释放PG增多,PG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发热。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的。②镇痛作用。解热镇痛药仅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各种严重创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则有良好镇痛效果;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故临床广泛应用。本类药物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在组织损伤或发炎时,局部产生与释放某些致痛化学物质(也是致炎物质)如缓激肽等,同时产生与释放PG。缓激肽作用于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PG则可使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提高。因此,在炎症过程中,PG的释放对炎性疼痛起到了放大作用,而PG(E1、E2及F2a)本身也有致痛作用。解热镇痛药可防止炎症时PG的合成,因而有镇痛作用。这说明为何这类药物对尖锐的一过性刺痛(由直接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无效,而对持续性钝痛(多为炎性疼痛)有效。但它们部分地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镇痛作用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③抗炎作用。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疗效,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PG还是参与炎症反应的活性物质,发炎组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也有大量PG存在;PG与缓激肽等致炎物质有协同作用。解热镇痛药抑制炎症反应时PG的合成,从而缓解炎症。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是按
  • 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 [单选题]影响咀嚼效率最重要的因素是
  • 牙的功能接触面积

  • 解析:影响咀嚼效率最重要的因素是牙的功能接触面积。故本题答案是D。

  • [单选题]有补体参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
  • 粒细胞减少症


  • [单选题]口腔鳞癌最少发生转移的是
  • 唇癌

  • 解析: 唇癌不易发生转移

  • [单选题]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应选用
  • 阿洛西林

  • 解析: 阿洛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显著

  • [单选题]猛性龋常发生的人群是
  • 头颈部放疗患者


  • [单选题]临床随机化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
  • 观察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分组情况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75v98e.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重症医学(正高) 小儿内科学(副高) 中医肛肠学(副高) 口腔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53) 辽宁省主管中药师) 中药士(代码:102)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康复医学)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 中西医结合执业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