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指纹紫黑

E

题目:小儿血络郁闭的指纹表现是( )

解析:纹色紫黑--血络郁闭,属病危。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口疮患儿出现黄白色溃疡点,其部位除了齿龈、舌体、两颊外,还常出现的部位是( )
  • 上颚

  • 解析:口疮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在黏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现,但在角化完全的附着龈和硬腭则少见。

  • [单选题]患者,女,20岁。因右下腹痛被诊断为"肠痈",兼见发热恶寒,恶心、便秘、苔薄黄,脉数有力。针灸时除选阑尾穴外,还应取
  • 上巨虚、天枢、曲池

  • 解析:肠痈治则:化瘀清热通腑。 2. 处方:阑尾穴、阿是穴、大肠俞;瘀滞加气海,湿热加太白,热毒加上巨虚、天枢、曲池,去阿是穴。 阑尾穴位置:足三里穴下约二寸处。

  • [单选题]明代以前(含明代)外科学成就的重要文献是
  • 《外科正宗》

  • 解析:中医外科到明清时期已较为成熟,外科专著增多,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如明·薛己著的《外科枢要》,记载了有关外科病的理论、经验、方药,第一次详细叙述了对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治。汪机的《外科理例》提出了“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在序中指出:“外科者,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故以外科名之,然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其如视诸掌乎。”并创制玉真散治疗破伤风。其他还有王肯堂韵《疡科准绳》、申斗垣的《外科启玄》、陈文治的《疡科选粹》、窦梦麟的《疮疡经验全书》、张景岳的《外科钤》等均有特色。《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

  • [单选题]治疗麻疹初热期的首选方法是
  • 宣毒发表汤

  • 解析:麻疹初热期治宜辛凉透表,清宣肺卫。故选宣毒发表汤。

  • [单选题]针刺肾俞、环跳、足临泣,宜采用( )
  • 侧卧位

  • 解析: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足临泣: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三者侧卧皆适合进针。

  • [单选题]下列抗病毒药物不属于艾滋病治疗的是
  • 阿糖胞苷

  • 解析:D抗艾滋病毒的药物主要有核苷类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等。阿糖胞苷为DNA合成酶抑制剂,而艾滋病毒为RNA病毒,复制过程不需要DNA酶的参与,故对其不起作用。

  • [单选题]痰饮证的脉象是( )
  • 弦脉

  • 解析:有痰饮的患者舌苔多滑腻,脉象多滑、弦或沉迟。

  • [单选题]胃脘冷痛的临床意义是( )
  • 寒邪犯胃

  • 解析:寒邪犯胃证:胃痛卒发,痛无休止,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凉或饮食生冷病史,或伴见呕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6wge3.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中医眼科学(正高) 内科护理(正高) 口腔修复学(副高) 结核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1) 口腔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54)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胸心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 麻醉学专业知识 中药学(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