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平衡综合征是指透析24小时后出现的精神神经症状

A

题目:有关平衡综合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解析:平衡综合征是指透析过程中或透析后数小时(一般为3~4小时)出现的精神神经症状,在治疗后1~2天症状即可消失或减轻。表现为嗜睡,头疼,恶心,呕吐,癫痫发作,可出现兴奋不安甚至昏迷。有人认为如果透析缓慢进行,可能预防本综合征发生。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等级诊断按疾病症状严重性的金字塔排列方式分主次,排在最顶端的是
  • 器质性障碍

  • 解析:由于大多数精神疾病的病因不明,对某病人的诊断可以亦此亦彼。因此,常常采用两种方法来对疾病诊断进行等级排列:①按疾病症状严重性的金字塔排列方式分主次,从顶到底依次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也就是说,如果符合等级较高的标准,就不要诊断等级较低的精神障碍。②按当前急需处理、治疗的疾病情况分主次。如某病人同时存在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而前者已缓解,则人格障碍上升为主要诊断。

  • [多选题]一女性患者,32岁。近5个月来出现阵发性心悸、心动过速、面红、头晕、出汗、双手震颤、头痛、恶心呕吐等,曾有4次出现极度的紧张不安,心跳加速,呼吸困难,伴濒死感和窒息感。测得为血压150/105mmHg。则此病人应考虑以下哪些诊断 ( )
  • 广泛性焦虑

    甲状腺功能亢进

    嗜铬细胞瘤

    惊恐障碍

  • 解析:根据患者病情描述,出现自主神经紊乱的表现,故应考虑BCDE

  • [单选题]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躁郁症经多次发作出现精神衰退

  • 解析:躁郁症呈反复发作或交替发作,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出现心理、社会和躯体功能的损害,但很少出现精神衰退。

  • [多选题]为了保证病史的客观真实,应注意以下哪些问题
  • 从不同的知情者了解情况,收集患者的日记、信件等了解病情

    事先应向病史提供者说明病史准确与否对诊治结果的重要性

    排除病史提供者因种种原因有意无意地隐瞒或夸大病情

    一定要让病史提供者了解问话的真正含意,避免信口作答

    如病史提供者之间出现严重分歧,则应分别询问,了解分歧的原因

  • 解析:病史主要来源于患者和知情者。但患者自述的病史往往不够全面,或者是因为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因而隐满事实,或者因为患者紧张拘束,遗漏了对精神科诊断十分重要的事件,或者患者根本就不合作,缄默不语。因此,向知情者包括与患者共同生活的亲属,如配偶父母、子女与之共同学习和工作的同学、同事、领导;与之关系密切的朋友、邻里,也包括既往曾为患者诊疗过的医务人员)了解情况常常是必要的。

  • [多选题]臆想妄想较常见于
  • 精神分裂症

    偏执性精神病

    更年期精神病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解析:此类妄想可以幻触或内脏感受器感知障碍为基础。认为自己身患“不治之症”或怪病,多主动要求检查,但对检查的正常结果多不接受。这一妄想比较牢固。常见于抑郁症、疑病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具有类偏执狂症状群的各类精神疾病。

  • [单选题]疠气的致病特点是( )
  • 传染性强


  • [单选题]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指
  • 在内分泌、营养、代谢、血液等系统疾病.过程中,由于影响了脑功能而出现的各种精神障碍

  • 解析: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指在内分泌、营养、代谢、血液等系统疾病过程中,由于影响了脑功能而出现的各种精神障碍。

  • [单选题]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测验法

  • 解析: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和测验法,医学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方法又有许多临床特点。观察法是通过对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仪容、表情、言行等进行观察,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实验法是有目的地设置一定的条件并严格控制,引发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测验法是运用测验材料,用标准化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数量化的测量,从而确定人们心理活动差异的性质和程度,为判定某些方面的心理水平提供依据。调查法是以“问答”的方式考察被调查者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方法。

  • [单选题]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儿童身体发展随年龄增长而等速增加

  • 解析:儿童身体发育在青春期发育最为迅速,但是过来青春期身体发育就会处在相对平衡期。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6lnd7d.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内科(正高) 输血技术(副高) 神经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0) 药学(士)(代码:101) 辽宁初级中药师 临床助理医师 中西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泌尿外科) PRK-LASIK医师、技师 官方兽医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