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甲县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比乙县大
D
题目:甲县肺癌粗死亡率比乙县高,标准化后甲县肺癌标化死亡率比乙县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可引起血尿酸增高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PZA(吡嗪酰胺)
[单选题]结核病的短程督导化疗是指
医师督促患者服用每剂抗结核药物
解析:试题难度:中
[单选题]男性,38岁,腹泻一天住院。大便10多次,为少量粘液便。BP110/70mmHg, T38.40℃,脐周肠鸣音活跃,大便镜检 WBC20~30/HP,RBC2~4/HP,血 WBC16.2×109/L,中性89%。本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急性菌痢
解析:(答案:A)此病人急性腹泻,粘液便,发热,大便镜检WBC在20个/HP以上,而RBC较少,血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是急性菌痢,其余四种疾病均不像。
[单选题]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
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解析:(答案:C)散发、爆发、流行和大流行是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流行强度反映的是疾病在特定地区特定人群中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其特征。①散发:散发是指在一定地区内某病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的现象。确定某病在某地区是否属于散发,应参照该地区过去三年该病的发病率。疾病分布呈散发形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疾病常年流行,人群有一定免疫力或因疫苗接种维持着人群的免疫水平,如麻疹。二是疾病呈隐性感染,一些传染病以隐性感染为主,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数较少,但人群中因为隐性感染维持着一定的免疫水平,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三是疾病的传播机制难以实现,如果一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不能更换宿主,那么,这种传染病也就不可能引起流行,如流行性回归热。四是疾病的潜伏期较长,从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可知,潜伏期的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感染病原体后发病急,病人集中,常呈爆发形式;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感染病原体后发病缓慢,病人不集中,常呈散发形式,如麻风病。②流行:流行是指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水平。如果某病在某地区达到流行水平,意味着有促使发病率升高的因素存在,因而应引起注意。③爆发:爆发是指在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大量病例的现象。所谓短时间是指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爆发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共同传播途径而感染或有共同的传染源,例如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或幼儿园的麻疹爆发。④大流行:大流行是指某病发病迅速,累及地域广,危及人口多,在短期内可能越过省、国、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的一种现象。季节性、周期性、短期波动和长期趋势等概念是描述疾病时间分布特征的术语,在本题中起干扰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6g3ep0.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