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药物微粒大小在10~20μm吸收最佳
B
题目:以下有关气雾剂吸收说法错误的是
解析:有布朗运动的微粒其粒径约为0.5μm,主要沉降在肺泡囊内,因此吸入气雾剂的药物微粒大小控制在0.5~5μm范围内最适宜。《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三相气雾剂的药物粒径大小应控制在10μm以下,其中大多数应为5μm以下,二相气雾剂雾滴大小也应控制。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处方正文中的Rp代表什么
请取
解析:处方正文以Rp或R起头,是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
[单选题]阿卡波糖的降糖机制是
在小肠上皮处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解析:阿卡波糖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新型口服降血糖药。其降血糖机制是: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糖类竞争水解糖类的糖苷水解酶,从而减慢糖类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单选题]治疗房颤患者栓塞可用抗凝剂首选
华法林
解析:本题考查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华法林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物,疗效确切。需要量须根据INR的监测来调整:华法林起始用剂量2.0~3.0mg/d,2~4d起效,5~7d达治疗高峰。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为抗血小板药,它们预防卒中的效果远不如华法林,即使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其预防卒中的作用也不如华法林。
[多选题]患者男性,63岁,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既往长期服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该患者在抗感染治疗时应避免使用的药物是
克拉霉素
左氧氟沙星
解析:胺碘酮会影响多种酶系统,自身也受到这些酶系统的影响。许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已知的,但是,还有很多影响是尚待确定的。胺碘酮会增强下列药物的药效:美托洛尔及其他P-阻滞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草等的钙通道阻滞剂、环孢霉素、右美沙 芬、地高辛、丙吡胺、氟卡尼、芬太尼、利多卡因、甲氨蝶呤、奎尼丁、茶碱和华法林及其他抗血栓药物。这些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2?3天或数周才发生。其中一些有致命影响,而其他一些,只需要调整剂量就可以防范严重后果了。氟喹诺酮、唑类抗真菌剂、大环内酯抗生素、氯雷他定、西咪替丁、曲唑酮、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可增大胺碘酮的药效,结果可能导致致命的心律失常。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如英地那韦、奈非那韦、利托那韦和沙奎那韦)、克拉霉素、奈法唑酮、泰利霉素、阿瑞匹坦、红霉素、维拉帕米、地尔硫萆、氟伏沙明、孕二烯酮、伊马替尼、 米贝拉地尔、米非司酮和诺氟西汀都可使胺碘酮的血药浓度上升,并增大胺碘酮对心脏的影响。胺碘酮与苯妥英合用时,两种药物都会受到影响。胺碘酮可被 苯妥英抵消,也会被其他乙内酰脲抗痉挛药抵消,苯妥英的药 效可因胺碘酮而增大。消胆胺可干扰胺碘酮的吸收过程。依法韦仑、奈韦拉平、苯巴比妥和其他巴比妥类药物、卡马西平、糖皮质激素、莫达非尼、奧卡西平、皮格列酮、利福布汀、利福平和银翘提取物可促进分解胺碘酮的酶系统的形成,从而降低胺碘酮的药效。西咪替丁和利托那韦会干扰胺碘酮的分解,导致胺碘酮的血药浓度升高及不良反应增多。阿奇霉素可干扰胺碘酮的药效。这样的相互影响可导致眩晕和心血管状态不稳定。胺碘酮应当空腹服用,因为食物会延缓其吸收过程。但是,如果胺碘酮造成恶心,也可在用餐时服用,以后也要在用餐时服用。避免葡萄柚或杨桃食品,因为这些食物或饮料会干扰胺碘酮在胃肠道的吸收。故选择CE。
[单选题]查找药物信息的正确顺序是( )。
三级信息源→二级信息源→一级信息源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药物信息的搜索策略”。如果想对某个问题有更详细的了解,通常做法是:先从三级文献开始(如教科书),了解有关信息的背景资料,再通过二级文献检索,最后找到发表在一级文献(如杂志)上的最新的信息资料或临床研究报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所规定的药品的是
医疗器械
[多选题]影响巴比妥类药物镇静催眠作用强弱和快慢的因素有
pKa
脂溶性
5-取代基
解析:巴比妥类药物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的镇静催眠药。药物作用于中枢需有较大的脂溶性才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达到中枢神经系统。5-位上两个取代基应为亲脂性基团,其碳原子总数在4~8之间,使药物具有适当的脂溶性。此外巴比妥类药物必须有适宜的解离度才易于透过生物膜,穿过血脑屏障,因此5-位上必须有两个取代基。因为5-位上若只有一个取代基(剩余一个未被取代的氢)或5-位上没有取代基时,酸性强,pKa值低,在生理条件(pH=7.4)下易解离而不易透过生物膜,中枢镇静作用很弱或没有作用。巴比妥类为环状双酰脲类,若开环为直链酰脲则镇静催眠作用弱,在临床上已不再使用。
[单选题]巴比妥类药物进入脑组织快慢主要取决于
药物脂溶性
解析:巴比妥类药物进入脑组织快慢主要取决于药物脂溶性,故选D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4q962.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