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0%
E
题目:据统计,合并用药6~10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约是( )。
解析:本题考查合并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关系。合并用药是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一种或多种疾病,这是常见的,也往往是必要的。有经验的医生开出的合并用药处方,一般情况下是合理的,配合得好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但是,并用药品过多了也就不够安全了。因为药物之间还有一些不良的相互作用,就是说有些药一起用会增加毒性,发生不良反应,还有些药物同用时会使治疗作用抵消,这种情况是禁止合并使用的。即使是同类药,作用相似,合并使用时就等于药量相加,,会产生毒副作用,很不安全。有的医生对于众多的药物总是有些品种了解得不够透彻,也有些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搞清楚,所以,合并用药品种过多就难免有不适当之处。据统计,合并用药5种以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6~10种为10%,10~15种为28%。所以本题答案是E。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含针族状或扇状橙皮苷结晶的药材是()。
薄荷
[单选题]根据材料回答{TSE}题:
泻下
[单选题]根据下列选项,回答 92~94 题:
六淫之邪从肌表侵袭人体,引起外感病初起阶段
[多选题]属于静止期杀菌的抗生素有( )。
氨基糖苷类
多粘菌素
解析:(本题在2003年考查过):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从而阻止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茵体膨胀破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为:通过与敏感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主要抑制肽酰基-tRNA由A位移向P位,抑制移位酶,阻碍肽链延长,抑制敏感细茵蛋白合成,发挥抑茵或杀菌作用。氨基糖苷类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还可影响细菌细胞膜的屏障功能,导致细菌细胞的死亡。均有阳性离子特性的氨基糖苷类分子与细菌外膜上的阴离子部位结合,置换出Mg2+。这一过程导致细菌外膜的通透性增加,外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细胞内成分外漏。多粘菌素含有带阳性电荷的游离氨基,能与G-茵细胞膜带负电荷的磷酸根结合,使细菌细胞膜表面积扩大,通透性增加,细胞内三磷酸盐、核苷酸等成分外漏,导致细胞死亡。四环素类抑制蛋白酶体30S亚基在A位特异性的结合,抑制蛋白合成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细胞物质外漏,使细胞死亡。
[单选题]根据下列选项,回答 62~65 题: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3v8r9l.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