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三间

B

题目:手阳明大肠经的输穴是

解析:三间 输穴 定位 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主治 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腹胀、肠鸣等肠腑病证;③嗜睡。 操作 直刺0.3~0.5寸。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鹿茸具有的功效是
  • 补肾阳,益精血


  • [单选题]甲型肝炎病毒具有哪些特点
  • 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 解析:1.甲型肝炎病毒(HAV)   属微小RNA病毒科,人类嗜肝RNA病毒属。   HAV的抗原性较稳定,仅有一个血清型。   重要考点:抗体——IgM、IgG   IgM抗体多于起病早期产生,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IgG型抗体可长期存在,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重要考点:抗体——IgM、IgG

  • [单选题]枳实导滞丸与木香槟榔丸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 大黄、黄连


  • [单选题]黄疸病,鉴别湿邪为患与非湿邪为患的要点是
  • 小便利否

  •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 [单选题]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是
  • 桂枝、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半夏、细辛、炙甘草


  • [单选题]三物备急丸的组成药物是
  • 大黄、干姜、巴豆

  • 解析:三物备急丸:大黄、干姜、巴豆。

  • [单选题]患者男,60岁。头晕目眩,泛泛欲吐,兼见心悸失眠、面色不华,纳呆腹胀,舌淡,苔薄白润,脉弱。治疗应当在主穴基础上加用
  • 脾俞、气海


  • [单选题]大敦穴的定位是
  • 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处

  • 解析:大敦 井穴 定位 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 ①疝气,少腹痛;②遗尿、癃闭、五淋、尿血等泌尿系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缩、阴中痛、阴挺等月经病及前阴病证;④癫痫,善寐。 操作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 [单选题]下列各证,应选用"寒因寒用"治疗的是
  • 真热假寒证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3ej5z.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耳鼻咽喉科(正高) 护理学(正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急救护理(副高) 中医全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2)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代码:350) 核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7) 微生物检验技术(师)(代码:212) 中医执业医师 助产士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