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用药后峰值时采集

C

题目:一般怀疑药物中毒情况时,在哪个时机采集样品最合适

解析:一般怀疑药物中毒情况时,要在用药后峰值时取样。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HSV-1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
  • 口腔和唇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HSV-1常见感染部位。其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口腔和唇,但也可侵犯其他任何器官。

  • [单选题]用于评价肾脏浓缩功能较为理想的指标是
  • 尿渗量

  • 解析:尿比密是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取决于尿中溶解物质的浓度,与分子量大小有关,可用来粗略估计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尿渗量指尿内全部溶质的微粒总数量,不受分子量大小影响。影响尿渗量的主要因素是晶体性溶质,能真正反映肾脏的水盐代谢功能,故尿渗量更能反映肾脏浓缩功能。

  • [单选题]以细胞代谢变化作为增殖指征来检测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的测定方法是
  • MTT比色法


  • [单选题]具有机体局部粘膜防御感染的Ig是 ( )
  • SIgA


  • [单选题]检查副溶血性弧菌致病力的试验是
  • 神奈川试验

  • 解析:神奈川试验常用于鉴别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

  • [单选题]青霉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可以引起不同的超敏反应,可以引起
  • Ⅰ、Ⅱ、Ⅲ、和Ⅳ型超敏反应

  • 解析:(1)Ⅰ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本身并无免疫原性,其降解产物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而产生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使用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2)Ⅱ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降解产物能与血细胞膜蛋白或血浆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与和药物结合的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作用,引起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Ⅲ型超敏反应:指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等药物可引起类似血清病样的反应,其发病机制是因为患者体内已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大剂量药物尚未完全排除,两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所致。(4)Ⅳ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小分子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使T细胞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故正确答案为A。

  • [单选题]Ig可变区的特点是( )。
  • 该区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异较大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2mp196.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卫生毒理(正高) 急救护理(正高) 结核病学(副高) 肿瘤外科学(副高) 急救护理(副高) 骨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8) 整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4) 超声波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8) PRK-LASIK医师、技师 妇产科主治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