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大肠埃希菌

B

题目: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常见的致病菌是

解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女,70岁,因高血压、冠心病口服阿司匹林,一天前因胸闷,心前区疼痛就诊,检查心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明显升高。原因可能是
  • 心肌梗死

  • 解析:临床意义:①心肌梗塞后,CPK较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特异性高,但持续时间短,2~4天恢复正常。②病毒性心肌炎,CPK也可升高。对诊断及预后有参考价值。③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以及肌肉损伤时CPK也可升高。④严重的心绞痛、心包炎、心房颤动、脑血管意外、脑膜炎以及心脏手术等,CPK可见升高。

  • [单选题]女,64岁,2型糖尿病10年,口服降糖药治疗,近两个月出现头昏、视物模糊。查体:BP170/10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水肿,空腹血糖9.6mmol/L,餐后血糖14.2mmol/L,血肌酐96μmol/L,尿蛋白定量0.7g/d,目前应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 Ⅳ期

  • 解析:糖尿病肾病可分为5期:Ⅰ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体积增大,肾血流量、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压及内压增高。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正常。经适当治疗可恢复。Ⅱ期:即正常白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增高,尿白蛋白排出率正常(小于20μg/min或30μg/24h),运动或应激后排泄增加,祛除诱因后恢复正常。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加。血压多正常。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大致正常,尿白蛋白排出率持续高于正常,血压轻度升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明显增加,已有肾小球结节型和弥漫型病变及小动脉玻璃样变,并已开始出现肾小球荒废。这一期患者血压轻度升高,降低血压可部分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持续大于每24小时0.5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严重者尿蛋白大于每24小时3.5g,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血压,往往伴不同程度的氮质潴留和糖尿病眼底病变。肾小球基底膜进一步增厚,系膜基质进一步增加,肾小球荒废。Ⅴ期: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尿蛋白排泄量因肾小球荒废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0ml/min,伴高血压、低白蛋白血症、水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贫血,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和高血钾,可继发尿毒症性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

  • [单选题]有关支气管哮喘基本概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哮喘的特征是具有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

  • 解析:本题属定义理解判断题,为中等难度。考查考生对支气管哮喘的有关基本概念的理解。(1)哮喘和COPD都可有气流受限,是否有气流受限取决于各种细胞的生物特性,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的免疫反应可呈现典型的变态反应过程,故气流受限是完全可逆的,而参与哮喘气道慢性炎症的主要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因而哮喘所致气流受限是可逆的。参与COPD炎症反应的主要炎症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主要是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蛋白酶,包括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G、基质蛋白酶等,引起慢性黏液高分泌状态并破坏肺实质,其特征是不可逆的。故A为正确答案。(2)为了合理地防治支气管哮喘,世界各国的哮喘防治专家共同起草,并不断更新了GINA,GINA也已经成为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B、C、D、E均符合指南内容,故可排除。

  • [单选题]男,62岁。四肢麻木、无力3个月,此后行走困难,双手持物力弱。查体: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弱,有不规则感觉减弱区,Hoffmann征(+)。最可能的诊断是
  • 脊髓型颈椎病

  • 解析:患者为老年男性,病程较长,表现为四肢麻木、运动障碍,肌张力增高,有不规则感觉障碍区,存在病理反射,首先考虑为脊髓型颈椎病;故选A。椎动脉型颈椎病常见头晕、头痛、耳鸣、视物障碍、猝倒等,旋颈诱发试验阳性。交感型颈椎病常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偏头痛、恶心呕吐、瞳孔扩大或缩小、心律不齐等。脊髓空洞症常为皮肤分离性感觉障碍、肌萎缩、皮肤营养障碍。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为颈肩痛,向上肢放射,牵拉患肢可有剧烈闪电样锐痛,牵拉试验(Eaton实验)及压头试验(Spurling实验)阳性。

  • [单选题]男,45岁。反复肝功能异常多年,尿少、双下肢水肿2年,加重2周。口服呋塞米20mg,3次/日,尿量由500ml/d增至3500ml/d。1天来昏睡,呼之有反应。患者意识障碍最可能的原因是
  • 肝性脑病

  • 解析:肝性脑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有:①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建立;②有肝性脑病的诱因,如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③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④明显肝功能损坏或血氨增高;⑤扑翼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可知最可能的原因是肝性脑病。故本题选C。

  • [单选题]知觉过程中,依据过去的知识经验,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是知觉的
  • 理解性

  • 解析: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或意义性。理解可以使知觉更深刻、更精确,并且可以提高知觉的速度。理解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对于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成一个整体来知觉。相反,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性常受到破坏。在观看某些不完整图形时,正是理解帮助人们把缺少的部分补充起来。此外,语言的指导作用、知觉的任务以及知觉者的态度、情绪、个性等都会影响对知觉对象的理解。

  • [单选题]男孩,3岁,体重16kg。双下肢被开水烫伤。查体:BP85/60mmHg,烦躁不安,双下肢(包括臀部)Ⅱ度烧伤,尿量15ml/h。第一个24小时应补充胶体液的量为
  • 600ml

  • 解析:儿童双下肢烧伤面积计算:9×5+1-(12-年龄)=37。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Ⅱ度、Ⅲ度)每千克体重应补胶体和电解质液共1.5ml(小儿2.0ml)。胶体(血浆)和电解质液(平衡盐液)的比例为0.5:1,广泛深度烧伤者其比例可改为0.75:0.75。另加以5%葡萄糖溶液补充水分2000ml(小儿另按年龄、体重计算),总量的一半应于伤后8小时内输入。第二个24小时,胶体和电解质液为第一个24小时的一半,水分补充仍为2000ml。37×2×16/2=592,约600ml。

  • [单选题]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主要涉及
  •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功能障碍,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2mnqj6.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泌尿外科(正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消化内科学(副高) 普通外科学(副高) 麻醉学(副高) 放射卫生(副高) 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7)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正畸科) 住院医师规培(医学影像) 中医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