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减少外来刺激
A
题目:患者男,28岁。10天前下地干活被铁钉刺伤足底,自行包扎处理,于今日出现角弓反张,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诊断为破伤风。
解析:1.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高,故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是预防的关键。破伤风杆菌为革兰阳性的厌氧芽孢杆菌,伤口狭深、缺血、缺氧,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堵塞、引流不畅,细菌可大量繁殖,故选B。解题关键:破伤风是厌氧菌,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是关键。
2.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目的是中和游离毒素,但若破伤风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以起效,故应早期使用。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过敏反应或血清病,故选A。解题关键:破伤风抗毒素具有中和游离破伤风毒素的作用。
3.应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①将患者置于单人隔离病室,保持安静、室内遮光;②避免各类干扰:减少探视;医护人员说话、走路要低声、轻巧;使用器具时避免发出噪声;③合理、集中安排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在使用镇静剂后30分钟内完成,以免刺激患者引起抽搐。故选A。解题关键:破伤风患者易发生痉挛,应保持镇静,降低其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冠心病患者死亡3小时后,家属为其更换衣服时发现腰背部出现暗红色条纹,这种现象说明尸体出现了
尸斑
解析:患者死亡3小时后,腰背部出现暗红色条纹说明尸体出现了尸斑。1.尸斑:又称死后的青紫色,或死后的坠积性充血,这是因血液循环停止后,重力关系把血液滞留在人体下垂的部位。因微血管扩张,在二十至三十分钟内会开始出现红到紫色的斑点。人死后,小血管内的血并不会凝固,但六至八小时后,组织会因溶血而有永久性的变色。2.尸冷:人死后产热停止,尸体热向周围环境放散,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3.尸僵:一般是死后1-3小时出现,4-6小时扩散到全身,12-16小时发展到高峰,24小时后尸僵减弱,肌肉会变软,叫尸僵缓解。4.尸体腐败:尸体在细菌的作用下,皮肤表面出现腐败绿斑、腐败水泡。故答案为B。
[单选题]羊水过少是指妊娠足月时羊水量少于
300ml
解析:正常足月妊娠的羊水量约为1000ml。凡在妊娠任何时期内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为羊水过多,妊娠足月时羊水量少于300ml称为羊水过少。
[单选题]患者,女性,38岁。因“乙型肝炎”入院,其餐具的消毒可选择
微波消毒法
解析:乙肝患者餐具的消毒常选择微波消毒法。微波是频率在30~300000MHz,波长在O.001~1m左右的电磁波。在电磁波的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极化进行高速运动。频繁改变方向,互相摩擦,使温度迅速上升,达到消毒灭菌作用。微波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真菌孢子等。主要用于食物、餐具的消毒,医疗用品及耐热非金属器械的消毒灭菌。故答案为B。
[单选题]魏先生因左上肢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手术,护士为其准备麻醉床,不符合要求的是
橡胶单及中单铺于床中部和床尾部
解析:根据该病人的病情,应将橡胶单和中单铺于床中部和床头部(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因该病人为急诊手术,可将原有的备用床改铺位麻醉床(A对)。盖被应纵向三折叠于门对侧床边(C对)。为美观和保护麻醉后病人,枕头开口背门并横立于床头(D对)。准备用物时备齐麻醉护理盘、输液架等(E对)。
[单选题]患者女,45岁。以“流行性乙型脑炎”入院。查体:体温39.8℃,脉搏120次/分,血压135/75mmHg,呼吸38次/分,节律不整,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啰音,颈强直,经救治无效死亡。该患者最可能的死亡原因是
中枢性呼吸衰竭
解析:患者脉搏120次/分,呼吸38次/分,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啰音,判断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发生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可因脑实质(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及颅内高压、脑疝、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呼吸衰竭常为致死的主要原因,本题患者表现考虑为中枢性呼吸衰竭致死,选D。解题关键:患乙型脑炎要警惕中枢性呼吸衰竭。
[单选题]护士在进行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合法权益不受法律保护
解析: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29mej.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