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血常规+眼部B超 眼眶CT
AB
题目:
患者女,41岁。双眼睑红肿伴眼眶疼痛10余天。检查:双眼视力1.0,双眼上睑呈“S”型,皮肤红肿,上睑外侧压痛,颞上穹隆部可见红肿的睑部泪腺,外侧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透明,眼底未见异常。体温36.5℃,血压130/80mmHg,有感冒病史,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解析:血常规可明确感染的程度和性质,泪腺炎性IOPT白细胞总数可正常,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多升高。眼部B超可显示泪腺炎性IOPT呈扁圆形,边界清楚,内回声均质,声衰减不明显;可与感染性泪腺炎相鉴别。故答案选A、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以下散光不正确的说法是( )
顺规散光对视力的影响比逆规散光大
均可通过柱镜矫正
解析: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散光可由角膜或晶状体产生。散光应以柱镜矫正,如不能适应全矫,可先予以较低度数矫正,再逐渐增加度数。不规则散光无法用柱镜矫正者,可试用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
[单选题]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琼脂电泳的
γ-球蛋白区
[多选题]虹膜睫状体挫伤可引起
调节异常
虹膜根部离断
前房角后退
外伤性散瞳
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
解析:当瞳孔缘及瞳孔括约肌断裂时孔缘可出现不规则裂口,瞳孔变形或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当有虹膜根部断离时,孔呈D字形,虹膜根部有半月形缺损,可出现单眼复视。全虹膜根部断离者称为外作无膜。虹膜根部断离伴有复视症状时,可行虹膜根部修复术,将断离的虹膜复位,并缝合于角巩膜缘内侧。一般外伤性瞳孔散大可给予抗炎消肿及神经营养剂治疗。当挫伤使睫状体在巩膜突处造成睫状体纵行肌与巩膜之间的分离称为睫状体分离,导致睫状体上腔与前房直接交通。睫状体脱离指睫状体与现巩膜之间的分离,睫状体纵行肌与巩膜突未分离。睫状体分离和脱离都会由于睫状上皮水肿使房水生成减少,同时引流增加,最终造成低眼压状态。眼球挫伤后,伤眼视力减退、怕光,裂隙灯下房水闪光阳性,有浮游细胞,有纤维素,角膜后壁有灰色点状沉降物。前房角镜检查,在前房角处,特别是小梁网的表面,可以看到细胞、纤维素及残渣。挫伤性虹膜炎的产生,有人认为是由于虹膜被刺激后,细胞代谢作用紊乱,释放出组织胺类物质,继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渗透力增加。近年来认为与伤后房水内前列腺素增加有关。
[单选题]关于同侧偏盲的描述,错误的是( )
多为视交叉以前的病变所致
[多选题]板层角膜移植的适应证包括
顽固性角膜溃疡
角膜缘肿瘤
复发性胬肉
解析:板层角膜移植术适应证:根据板层角膜移植的目的,可分为光学性、治疗性、成形性、屈光性及美容性五大类。1.光学性板层角膜移植:的目的在于提高患眼视力,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灵活选择手术方式,目前可分为前板层角膜移植、深板层角膜移植和后板层角膜移植三类。(一)前板层角膜移植:中、浅层角膜白斑,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以及外伤所致的后遗性瘢痕,如只限于浅、中层,多数病例可得到良好效果。化学伤和热烧伤引起的角膜瘢痕常伴有较多新生血管,但只要将瘢痕及血管组织剖切干净,同样可取得一定的光学效果。(二)深板层角膜移植:适应证非常广泛,一般而言凡是未累及角膜内皮的角膜病变可考虑该术式。手术适应证包括圆锥角膜,非内皮异常的角膜营养不良,热烧伤、化学伤导致的角膜混浊,尚未穿孔的感染性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炎(HSK)痕期等。(三)后板层角膜移植:其手术适应证包括各种原因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但角膜基质尚透明的病例。2.治疗性板层角膜移植: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化脓性角膜溃疡、蚕食性角膜溃疡、Wegener肉芽肿病、Terrien角膜边缘变性、后弹力层膨出及角膜瘘、角膜皮样肿、角膜原位癌或鳞状上皮癌、复发性胬肉、多发性角膜异物。3.成形性板层角膜移植:多用于改良角膜组织结构,为日后穿透性角膜移植作准备,故又称为改良基地性板层角膜移植。(一)角膜因病变以致厚度不均,为恢复正常角膜厚度而手术。(二)角膜有大量新生血管或广泛全层瘢痕,为改善角膜结构而手术,常见于严重的角膜化学伤或热烧伤导致的角膜混浊。4、屈光性板层角膜移植:用于矫正眼部屈光状态的异常,包括表面角膜镜片术、角膜磨镶术等。5.美容性板层角膜移植:角膜存在浓厚致密的白斑,但患者已有弱视或已无视功能,有美容要求者可行板层角膜移植,如瘢痕深达角膜全层,可同时行角膜层间墨染术。
[单选题]对常见的治疗葡萄膜炎的药物,叙述不正确的是( )。
环孢素滴眼治疗葡萄膜炎
解析:环孢素用于滴眼,不可穿透角膜达到房水中,因此,环孢素滴眼用于治疗葡萄膜炎是没有作用的。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14n3rn.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