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手术治疗

B

题目:男性,62岁。干咳、胸痛、发热伴体重下降2个月,经检查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其治疗应首选的措施是

解析:非小细胞肺癌,对于化学疗法不敏感,常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亡阳的临床意义是( )
  • 大失血等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


  • [单选题]对诊断骨质疏松最有意义的是
  • 血清碱性磷酸酶

  • 解析:淀粉酶提示急性胰腺炎。血清转氨酶、谷氨酰基转氨酶与肝脏疾病引超的肝功能损伤有关。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见于:①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时,由于胆汁排泄不畅,使碱性磷酸酶(AKP)滞留血中而增高,急慢性黄疸型肝炎或肝癌时也可使AKP升高;②骨骼系统疾病如骨细胞瘤、骨折恢复期、骨转移癌等,血清AKP增高,肌酸磷酸激酶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酶中升高最早的是肌酸磷酸激酶(CPK)。

  • [单选题]肢体困重,嗜卧,疲乏的临床意义是( )
  • 湿困脾阳

  • 解析:湿困脾阳可导致肢体困重,嗜卧,疲乏的出现。

  • [单选题]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的原因是( )
  • 核酸分节段

  • 解析:流感病毒变异有抗原性变异、温度敏感性变异、宿主范围以及对非特异性抑制物敏感性等方面的变异,但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抗原性变异与其他病毒不同,特点是表面抗原HA和NA易变异。变异有两种形式,即抗原性转变和抗原性漂移。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感规模。若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称为抗原漂移,产生病毒的信株,可引起中小型流行。如果抗原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称为抗原性转变,形成新的亚型,此时人群普遍缺乏对它的免疫力,往往引起较大的流行,甚至世界性流行。如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容易发生抗原转变,构成HA,NA的大部分或全部氨基酸均可发生改变,出现抗原性完全不同的新亚型。变异由量变累为质变。当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时,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因此容易引起大流行。

  • [单选题]大叶性肺炎出现典型的X线表现是在( )
  • 实变期

  • 解析:大叶性肺炎,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在消散期,X线显示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呈现“假空洞”征,多数病例在起病3~4周后才完全消散。老年患者病灶消散较慢,容易出现吸收不完全而成为机化性肺炎。

  • [单选题]三仁汤除清利湿热外,还具有的功用是
  • 宣畅气机

  • 解析:三仁汤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 [单选题]出现五更泄泻病证的病理基础是
  • 脾肾阳虚

  • 解析:D五更泄泻多与脾肾阳虚有关,脾主运化,肾司二便,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故见五更泄泻、畏寒腹痛、腰膝酸冷等典型症状。

  • [单选题]慢性骨髓炎骨膜反应的X线表现是
  • 花边状

  • 解析:慢性骨髓炎,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表现为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有残留的骨吸收区或空洞,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时看不到骨髓腔。小骨腔和小死骨在硬化骨中有的不能显影,所以实际存在的数目往往比照片上所显示的多。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0zrq8.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中医肛肠学(正高) 变态反应(正高) 眼科学(副高) 营养与食品卫生(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代码:105) 临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CT医师 内科主治 儿科主治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