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库

某部位黏膜受抗原刺激后,无抗原诱导的其他黏膜部位是否同样产生

来源: 自学库    发布:2023-07-28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475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正确答案:A。A.同样产生 B.不产生 C.不一定 D.微量产生 E.以上都不是 更多临床化学检验副高级职称考试的考试资料及答案解析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栏目。

1. [单选题]某部位黏膜受抗原刺激(antigen stimulation)后,无抗原诱导的其他黏膜部位是否同样产生抗原活化细胞( )

A. 同样产生
B. 不产生
C. 不一定
D. 微量产生
E. 以上都不是


2. [单选题]当ATP/ADP比值降低时,可产生的效应是( )

A. 抑制磷酸果糖激酶
B. 抑制乙酰CoA羧化酶
C. 抑制丙酮酸激酶
D. 抑制柠檬酸合酶
E. 激活磷酸果糖激酶


3. [单选题]Ⅱ型异型淋巴细胞是指

A. 浆细胞型
B. 幼淋巴细胞型
C. 单核细胞型
D. 泡沫型
E. 不能分类型


4. [单选题]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原因不包括

A. 高血糖
B. 高脂血症
C. 运动
D. 山梨醇代谢亢进
E. 蛋白质糖基化


5. [单选题]关于双波长测定不正确的是

A. 次波长一般要比主波长小100nm左右
B. 双波长可以消除部分来自标本的非化学反应干扰
C. 被测物在主、次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应有较大的差异
D. 干扰物在主、次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应尽可能的接近
E. 以主波长减次波长计算吸光度值


6. [单选题]有关转录延长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录解链范围大于复制叉的解链范围
B. 核心酶沿模板链的5′端向3′端移动
C. 新生RNA链的5′端始终结合在模板链上
D. 碱基对的稳定性为G≡C>A=T>A=U
E. 在真核生物转录延长过程中,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羽毛状现象


7. [单选题]粪便中出现夏科-雷登结晶常见于

A. 十二指肠溃疡
B. 胃肠道出血
C. 阿米巴痢疾
D. 肠糜烂
E. 消化不良性腹泻


8. [单选题]有关间接胆红素说法,下列是不正确的( )

A. 离开单核——巨噬系统胆红素,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
B. 不能从肾脏排出
C. 凡登白试验呈直接反应
D. 溶血性贫血时常增加
E. 是未结合胆红素,也是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成的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


9.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特点( )

A. 常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 多见于老年人
C. 白细胞计数增高
D. 骨髓中见到大量幼稚淋巴细胞
E. 外周血和骨髓象中易见到篮状细胞


10. [单选题]不作为骨吸收标志物的是 ( )

A. 胶原交联
B. 骨钙素
C. 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D. 尿羟脯氨酸
E. 尿半乳糖羟赖氨酸(hydroxylysine)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knowledge/m1mkpw.html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