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正确答案:A。A.抑制线粒体内三磷酸腺苷酶,使突触线粒体受损 B.具有高度弥散性和脂溶性,易于通过肺泡壁吸收 C.对血红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 D.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机体各组织缺氧 E.以上都不是 更多公卫执业医师的考试资料及答案解析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栏目。
1. [单选题]锰中毒是由于
A. 抑制线粒体内三磷酸腺苷酶,使突触线粒体受损
B. 具有高度弥散性和脂溶性,易于通过肺泡壁吸收
C. 对血红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
D. 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机体各组织缺氧
E. 以上都不是
2. [单选题]水源水监测采用的必测项目有
A. pH
B. 总有机碳
C. 致病菌
D. 溶解氧
E. 碘
3. [单选题]我国制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labor intensity gradation)标准的主要依据(main basis)为
A. 氧上限与疲劳感
B. 氧债与心率
C. 肺通气量与心率
D. 能量代谢率与劳动时间率(working time rate)
E. 心率、体温与能消耗量
4. [单选题]重度锰中毒患者主要表现
A. 腹绞痛
B. 肾功能损害
C. 锥体外系神经障碍
D. 血液系统损害
E. 慢性肝病
5. [多选题]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组原因未明的脑炎,散发于全国各地区,受累人数超过2万,1976年被命名为“散发性脑炎”。病前相关事件暴露率:服咪唑类驱虫药47.2%,病毒感染22.8%,毒物接触5.7%,精神刺激4.9%。针对该初步分析结果,正确的说法是()
A. 驱虫药、病毒感染、毒物接触和精神刺激是散发性脑炎的充分病因组
B. 不能获得病因线索,因为没有一种因素是所有患者共有的
C. 可以获得病因结论,因为服咪唑类驱虫的暴露率最高,所以服咪唑类驱虫药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
D. 提示服咪唑类驱虫药可能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但还需要分析性研究加以验证
E. “散发性脑炎”与上述4种因素均可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