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正确答案:E。A.穿刺抽出囊液,加压包扎 B.切除下颌下腺,吸尽囊液,加压包扎 C.完整摘除囊壁,加压包扎 D.切除舌下腺及摘除囊壁 E.切除舌下腺,吸尽囊液,加压包扎 更多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资料及答案解析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栏目。
1. [填空题]患者男,发现右下颌下区肿物3个月,临床检查见右下颌下区表面皮肤正常,可触及肿物质软,无压痛,口内检查亦未见异常。手术中见囊腔内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蛋清样液体。
该病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是
A. 穿刺抽出囊液,加压包扎
B. 切除下颌下腺,吸尽囊液,加压包扎
C. 完整摘除囊壁,加压包扎
D. 切除舌下腺及摘除囊壁
E. 切除舌下腺,吸尽囊液,加压包扎
2. [单选题]16岁女性右下颌骨逐渐膨大8年。X线片显示右下颌骨体部呈磨砂玻璃样。术后标本病理检查发现纤维组织(fibrous tissue)代替正常骨组织,其中有较多的纤细小梁。诊断为
A. 牙骨质(cementum)纤维瘤
B. 骨化性纤维瘤
C.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D. 巨颌症(macrognathia)
E. 牙源性纤维瘤(odontogenic fibroma)
3. [单选题]对深达膜龈联合的牙周袋应采用的最佳治疗方法为
A. 洁治术
B. 翻瓣术
C. 刮治术
D. 截根术
E. 引导组织再生术
4. [单选题]丁卡因一次使用量不应超过多少(mg)()
A. 100~150
B. 300~400
C. 40~60
D. 800~1000
E. 60~100
5. [单选题]下列有关结合上皮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无角化的鳞状上皮
B. 无上皮钉突
C. 向根方逐渐变薄
D. 通过桥粒附着在牙齿表面
E. 在牙面上的位置因年龄而异
6. [单选题]关于对混杂因子的认识,以下哪种看法是正确的
A. 混杂因子一定不是疾病的危险因子
B. 混杂因子一定与暴露因素无关
C. 混杂因子一定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
D. 混杂因子一定不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
E. 混杂因子一定是与疾病有关与暴露无关的因子
7. [单选题]正常人每天分泌的唾液量
A. 600-850ml
B. 900-1000ml
C. 1000-1500ml
D. 1600-1800ml
E. 2000-2500ml